小编导读:婴儿模式学习重要性在宝妈的眼里可能不那么重要,但是婴儿模式学习重要性宝妈是有必要了解的,下面告诉大家婴儿模式学习重要性。
模式学习概述
婴儿用自己的潜能将从外界获得的印象吸收到大脑里的配线系统中,这样的学习方法被称作“模式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和成年人的学习方法完全不一样。
婴儿并不是在对来自外界的印象一一进行理解的同时,将其作为知识吸收进大脑中的。进入大脑中的事物不论难易,都被吸收到大脑的基本配线系统里。因为这种学习方法不论难易,所以在这一时期吸收高难度的事物,最后会以天才的才能表现出来。
婴儿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将父母的行为作为模式烙印在大脑里,并在多年之后发挥作用——等到将来也为人父母时,会表现出和他们完全一样的习惯、兴趣与倾向。因此,大部分被认为是性格遗传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在这个时期习得的。
这种通过婴儿潜意识的模式学习的能力,在婴儿刚出生时很高,大约6岁之前都具有这种学习能力。
在“本因坊之战”中,创造了九连霸纪录的高川秀格“名誉本因坊”,在和索尼原主席井深大先生对谈时,说了下面的这番话。
据说高川先生在3岁时就能记围棋棋局了。那并不是强制性的灌输式教育,而是他在父亲和邻居下围棋时,经常坐在旁边观看。于是,身为初段的父亲就想,这孩子是不是也能下围棋呢?为了测试一下,他就让儿子以井目的优势和自己下一盘,让他出乎意料的是,儿子很快就赢了。
模式学习的能力很强大,比如,孩子每天都看父亲下围棋,将那些复杂棋局都吸收进大脑中的配线系统里,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才能。如果孩子在长大成人后才开始,仅仅凭借记忆去记住单纯的知识,是无法掌握要义的。
模式学习的重要性
婴儿一来到这个世界就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惊人能力——他们能感知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一切,能主动探索外界事物,并有广阔发展的可能性。婴儿是自身世界的主动参与者,他们时刻准备接受周围的事物。但婴幼儿期是以“模式识别”方式来进行学习的,他对外界的刺激是作为一个综合整体来识别,无论是图象、音乐、声音,都是经反复观察和感受,将这些信息作为一个整体模式予以接受的。例如母亲的面孔,就是作为一种图象模式存入婴儿大脑,经反复接触,就能逐渐识别母亲与其他陌生人。
此外,婴幼儿的语言、行为习惯、性格品德,也是以这样的模式来记忆、学习的。小儿学习语言不是先分析和理解了语法后记忆的,而是以声音模式来记住成人的话,再模仿发音;
3岁前学习外语,小儿并不知道A、B、C、D、E,也不懂语法,而是将外语作为一种发音的模式来听,经过反复多次听说后而逐渐学会的;如新生儿天天给他洗澡,他习惯了洗澡的模式,偶尔一天不洗就会吵闹;婴幼儿经反复训练,养成了定时进食、睡眠的习惯,一经作为一种模式印入脑中,到了规定的时间他就会主动要求吃饭、睡觉。孩子所有的习惯均是在多次反复培养中逐渐形成的。
孩子出生时,其脑细胞之间网络联系很少,生后逐渐接受各种刺激,脑细胞之间逐渐地发生了联络。婴儿通过出色的图象学习能力,把接受到的刺激记忆在脑细胞中。重复的刺激可以使细胞之间的联络部分变粗,便于形成良好的信息传递回路。很早就接受高效率教育的婴幼儿,由于拥有了杰出的脑细胞回路,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高难度的东西。
根据儿童的发育规律来看,孩子的身体发育是先快后慢,而智力表现是先慢后快。所以,家长要学会等待,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以为,教孩子认识图片或教孩子说话,几次就让孩子学会才行,否则就认为孩子不聪明,更不能期望孩子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一个“神童”。因为孩子的“模式学习”也需要重复地刺激才能显示出它的效果,一旦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其认知能力会“爆发性”的表现出来。
0~3岁模式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是形成良好模式的保证。父母应从孩子一出生起就应该给他提供充满听觉、视觉、语言的丰富环境,就给予他感受最好的事物,有意识、有计划的促使孩子在生活习惯、情绪、性格、品德、智能开发等方面形成良好的模式。如在“模式学习”阶段,父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就可为孩子将来成为优秀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他一生发展的基础。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