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母婴养生 >> 育儿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妈妈腔如何安抚宝宝
2015-08-10阅读:10127 学员编辑 收藏

妈妈腔如何安抚宝宝?什么是妈妈腔?你知道吗?你有听说过吗?妈妈腔,它真的有科学根据吗?那么,妈妈腔如何安抚宝宝?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千万别错过哦!

什么是妈妈腔

“妈妈腔”是指一种被很多妈妈发现和使用、能促进宝贝智能提升的说话腔调。掌握好“妈妈腔”的技巧,对孩子,特别是3岁以下孩子的语言发展、大脑发育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妈妈腔”的妙处还可以一直追溯到胎教时期。所以,准妈妈们也不妨现在就开始学说“妈妈腔”。俗称“娘娘腔”。

妈妈腔需要发音清晰

不论你是用普通话还是方言,甚或是用外语与宝宝交流,都应该努力使自己的发音清晰、明确,这是“妈妈腔”的一个最重要特点。只有清晰的发音才能使宝宝轻易地辨识和模仿你的语言,语言是沟通的工具,更是宝宝认识世界的桥梁。妈妈们有意识地让自己说话“字正腔圆”,宝贝一定很快就能FOLLOW YOU。

妈妈腔需要语句简短

太长的句子是说给成人听的,宝宝们还不具备区分并理解中心语、状语、定语的能力,更别指望他能体会到不同介词、连词给语句内涵带来的变化。所以,妈妈们要让孩子理解你的意思,就得牢牢记住“简短”这一密诀,并随时注意锤炼自己的语言。在你发出指令时,不要说:“把你刚才摘的那朵花拿来给妈妈”,对幼小的孩子来说,这句话太长、太复杂,你只需要说“把那朵花拿过来”就已经足够了。在你教宝宝认物时,也没有必要说:“这是外婆送给宝宝的红花花新衣服”,你可以把它分成几个短句:“这是新衣服!外婆送给宝宝的,有红花哟!”宝宝一定能更快理解你的意思。

当我们和宝贝说话时,总会不自觉地用一种温柔缓慢的语调,殊不知这种说话方式正符合此时宝贝听的习惯。因为这种富有音乐感的说话方式能使宝贝更容易分辨我们话语中不同的字和词,有助于他梳理自己听到的话语,区分词语的起始点,并能帮助他集中情感和注意力。

与其他说话方式相比,宝贝聆听这种语调的声音时会显得更专注,反应更积极。换句话说,这种“妈妈腔”不仅能抚慰和取悦宝贝,而且能更有效地为宝贝做好学习语言的准备。

妈妈腔如何可以更好地安抚宝宝

1、科学真相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听语科学研究所所长库耳博士,也特别指出妈妈腔对孩子语言学习的价值:明显地把声音拉长的妈妈腔,会把字词说得更清楚,并加强自己文化中重要的语音线索,比如妈妈会特别加强三声或四声的频率差异如“妈、麻、马、骂”,这样有助于孩子清楚地分辨出声调的差异。库耳博士认为妈妈腔是对宝宝最好的语言提示,孩子会更注意父母发出的声音,这些对大脑的发展和塑形非常重要。

2、阅读的意义

你知道应该从何时开始给宝贝读书吗?答案是:从他一出生就开始。但是,也许你会问,这么小就给他读书有意义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3、形成阅读习惯

尽管直到宝贝3个月大时,为其朗读才会看出一点反应与效果,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及早开始这一活动。因为这将有助于我们与宝贝之间形成一种有意义的习惯,日后他会觉得读书是件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且这也将留给我们一些与孩子共处的美好时光与回忆。

4、丰富词汇库

朗读可以更好地丰富宝贝的词汇库。我们的口语中所含的词汇量其实非常有限,大约只有几百字,而书本中的词汇却是挖掘不尽的。如果爸爸妈妈本身就是少言寡语之人,那么,书本就是再好不过的助手了。

5、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在长期的聆听中,宝贝会感悟到语言的停顿位置以及正确的语法结构。而且,从我们的大声朗读中,宝贝将有更多的机会理解并模仿所读到的词汇,日后一旦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先前的声音记忆就会出来帮忙。

6、增加亲子的愉悦感

选择任意一本书来为宝贝朗读,即便是本菜谱、时尚画报都没有关系。宝贝是个非常宽容的学习者,除了他喜欢的童谣外,听听其他内容的书籍也无所谓,只要能听到有人为其朗读他就很高兴了。这样,也能让照顾者从阅读中获得一些自己的乐趣。

以上是小编给大家介绍了妈妈腔的相关知识,妈妈腔如何可以更好地安抚宝宝,让宝宝更健康地成长,尽请关注小编哦!

上一篇:新爸爸如何拥抱宝宝 下一篇:育儿细则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