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12岁男童偷车的新闻震惊了社会,到底是什么滋生了这样一个可悲的“噩梦”呢?辍学率居高不下,责任到底在谁?
事件回顾:
7月25日,大冶一辆小车追尾大货车,所幸无人受伤,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开小车的竟是一个12岁的男娃娃。大货车车主刘师傅打电话报警,交警来到现场后,一看轿车“司机”竟是一个娃娃脸,也感到奇怪。
通过网上登记信息,交警把车主老陈叫了过来。没想到,“剧情”就像川剧的变脸那样,又发生了变化。老陈望着“娃娃脸”一脸困惑,说不认识他。突然,老陈的手机响了。电话是儿子小陈打来的,说他开出来的轿车不见了。离事发现场三四百米外,小陈正急得团团转。原来,他开老爸的轿车,和朋友一起到尹家湖游泳,衣物放在岸边。等他上岸,车子没了。
这边,“娃娃脸”小徐一五一十地对警察叔叔交待了,他小学没读完就辍学了。小徐和小伙伴小周趁人没注意,将小陈衣服里的车钥匙翻走了。因未达到法定年龄,小徐和小周被警察叔叔教育后,被家里人领了回去。
12岁本该是在校园快乐学习的年纪,却滋生出了辍学和偷窃的噩梦。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的步伐从未停止过,然而辍学比例依然居高不下,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们走上辍学的不归路呢?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没有自觉地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与教学师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当下的农村教师师资队伍老化,新的师资补充不上来,与新时期教育的迅猛发展难以适应。
老师大部分采取的仍是原先的填鸭式教学,对新的教学理念接受慢,新的教学手段采纳很少,基本还是应试教育的老观念,分数仍然是决定学生优劣的主要标准。
老师们对现代信息技术通晓不多,网络运用与知识知之也不多,一些信息甚至还不如学生知道得多。
课堂教学手段与方法单调,对个别差等生缺乏得当的教育方法,时间一长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厌学而辍学。
二、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家长们整天忙于生计,没有时间辅导或督导学生的学习,家里乱七八糟,个别家庭家中还设有麻将局,搓麻声,声声入耳,学生无法安心读书。
有的家长目光短浅,“让孩子念个初中毕业,认得自己就行了,出去打个工,早结婚早完成任务”。这种思想导致孩子学习丧失积极性,结果是没等上完初中就去打工了。
三、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一些学生迷恋网吧,上网聊天玩游戏,迷恋台球厅,玩物丧志,使学习成绩一落千丈,造成辍学。
个别学生还有手机,手机聊天、发短信,还容易使学生产生早恋,严重影响了学习。
有些家长还看到村里出了大学生也没找到正经工作,产生了“读大学也找不到好工作”想法,这种悲观情绪也导致孩子过早的辍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