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时令养生 >> 冬季养生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月经迟缓,月经迟缓怎么缓解
2018-01-07阅读:9777 学员编辑 收藏

文章目录

一、t冬季月经迟缓怎么缓解
二、t冬季月经迟缓喝什么茶
三、t冬季月经迟缓饮食注意

冬季月经迟缓怎么缓解

1、冬季月经迟缓怎么缓解

鸡汤是一种很营养的食物,很多妇女在生完孩子后就会经常炖鸡汤来喝,达到保护身体有足够的营养的效果。月经推迟不来就是因为身体内的能量和营养不足,已经不够身体所用了,更不要说来月经了。最开始可能表现出来的就是月经量很少,如果没有引起注意的话,第二个月就可能会不来月经。所以,这部分人可以尝试着喝鸡汤来补充身体的血液,看看是否能够达到效果。

生活调整

月经推迟不来怎么办,你知道吗?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熬夜,晚上总是凌晨才睡觉,对于女性来讲,这种行为是极其不好的,对身体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经常熬夜就会导致睡眠不足,长期这样下去,就可能导致月经不来的情况。除了不要熬夜以外,还有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冬季月经迟缓怎么缓解

疾病治疗

如果是因为妇科疾病等引起的月经迟迟不来,则应该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如子宫检查、卵巢功能检查、垂体功能检查、染色体检查等,如果发现患有疾病,应及时对症治疗。

2、月经迟缓病因

怀孕

在月经延迟10天后,可到医院做尿妊娠试验,若为阳性很有可能怀孕,怀孕也会有其他一些症状,如畏寒、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

药物

服用含孕激素类药物,如黄体酮、紧急避孕药等,可致黄体期延长,可造成经期推迟。新一代胃动力药也可能引起经期推迟。冬季月经迟缓怎么缓解

手术引起

如宫腔手术引起宫腔或宫颈粘连而致经血无法排出,从而使月经推迟。

3、月经迟缓怎么检查

月经推迟一周左右,属于正常情况。如果有性生活,采取安全套避孕,且安全套未出现破裂、溢液等情况,怀孕的可能性不大。早孕试纸的自测率也较低,建议严密观察,月经延期10天左右,可到医院进行血HCG检查,明确是否怀孕。

排除怀孕后,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必要的实验室和辅助检查方法:卵巢功能检查。垂体功能检查。B超检查了解卵巢有无多囊性改变。磁共振检查垂体微腺瘤。蝶鞍CT检查了解有无垂体腺瘤。

冬季月经迟缓喝什么茶

1、莲子茶

材料:莲子30克,茶叶5克,冰糖20克。

做法:将茶叶用开水冲泡后取汁,另将莲子用温水浸泡数小时,加冰糖20克炖烂,倒入茶汁拌匀既可饮用。

适用:健脾益肾,适宜于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带下等问题。冬季月经迟缓怎么缓解

2、四炭止血茶

材料:乌梅炭,棕榈炭,地榆炭各500克,干姜碳750克。

做法:先将乌梅碳,棕榈炭,地榆炭研磨出粗粉,再将干姜碳加水煎沸30分钟,过滤,再加水煎沸20分钟,再过滤,将药渣压榨取汁,与两次滤液合并,浓缩成一比一的姜液,加适量粘合剂,拌合上药粉,压制成块状,晒干或烘干备用,每块重9克,制成160块,每次用开水冲泡1块,每日2次,代茶饮用。

适用:凉血止血,温中下气,适宜于月经过多,崩漏不止,饮服此茶有很好的止血效果。

3、青蒿丹皮茶

材料:青蒿,丹皮各6克,茶叶3克,冰糖15克。

做法:将前2味药洗净,加茶叶,放置于茶杯内,用开水冲泡15到2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适用:清热凉血,止血,适宜调理月经先期,或一月两次,量多色紫,质地粘稠,或心胸烦热,小便黄赤,白带腥臭,舌质红,苔后黄,脉数有力等症。

冬季月经迟缓饮食注意

1、不要刻意吃甜食。如饮料、蛋糕、红糖、糖果。防止血糖不稳当,避免加重MC的各种不适。编辑推荐:四类月经不调女性的饮食禁忌

2、摄取可意的蛋白质。午餐及晚餐多吃肉类、蛋、豆腐、黄豆等高蛋白食物,增补经期所流的营养素、矿物质。

3、避免食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茶等饮料会增设焦虑不安的心思,可改喝大麦茶、薄荷茶。另外,避免吃太热、太冰温度变化太大的食物。

4、多吃高纤维食物。疏菜水果全谷类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食物含有较多纤维,可促成动情激素排放,增设血液中镁的含量,有调整月经及从容神经的作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