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恋物癖治疗,偷内衣的心理
2017-02-21阅读:11016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偷内衣的人是什么心理
二、恋物癖的症状有哪些
三、恋物癖的治疗方法

偷内衣的人是什么心理

1、偷内衣的人是什么心理

应该可以解读为恋物癖,由于“恋物癖”患者在婴幼儿期受不良性刺激而产生的心理疾病,导致患者发病的时候是处于无法理性控制,通过偷窃异性穿戴和使用的服装、饰品,如女性的内衣、内裤、胸罩、头巾、丝袜以引起性兴奋。患者将女性内衣看做是除女性性器官之外的另一种性物件。女性内衣成为引起他们欲望的一个主要来源,因此他们频繁收集大量的女性内衣。

患者对于穿着女性内衣的需求也被看做是另一形式的偏好,这并不代表对性的欲望。这些患者对穿着女性内衣有着不同的理由,大部分是觉得女性内衣比男性内衣穿着更为舒适,加上女性内衣的款式、材质上都较于男性内衣多样化,使得患者深深对女性内衣感到着迷;另一部分患者,则将女性内裤是作为表达自己温柔或阴性的一面的方式,但是只把女性内衣、裤视为一般衣物,而不是性对象。

2、产生恋物癖的原因有哪些

2.1、大部分患者都与环境影响和性经历有关,最初性兴奋出现时与某种物品偶然联系在一起,但经过几次反复形成一种条件反射。

2.2、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过去,男女接触较少,连讲话都少,这样使他们将自己的性冲动向一些异性的象征物发泄。起初他们是偶然得到异性的物品,性兴奋也是偶然引起的,但经过几次反复便成为一种习惯。

2.3、性心理受阻或性的挫折:青春期对异性性爱萌动受阻,使其性欲受抑制而得不到释放,须另寻出路,把性欲指向与异性有关的物品上,形成恋物癖。

偷内衣的人是什么心理

2.4、由性心理发育异常所引起:患者一般都有性心理异常的特点。他们在潜意识中多有对自己生殖器的忧虑,害伯被阉割。从而促使某些人去寻求较安全、较容易获得的性行为对象,或产生把异性身体的某一部分及饰物当做性器官的潜意识,以缓解内心不安。

2.5、其他:性知识缺乏、好奇和意识方面的某些问题也可成为恋物癖形成的原因。

3、如何预防恋物癖

3.1、避免不良的性刺激

母亲在男孩3岁以后不宜与他同床共眠,不要在孩子面前穿着内衣,不要玩弄男孩的性器官,夫妻亲密行为尤其是性生活要避免让孩子看到。

3.2、及时正确的性教育

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正确的性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

3.3、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

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鼓励孩子努力学习,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如开朗大方、勇敢自信等。

恋物癖的症状有哪些

可成为恋物癖者的恋物种类很多,包括身体的各部分以及身上各种元生命的物品。常见的异常恋物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器物,包括衣着及随身所戴物品,如内衣、内裤、乳罩、手套、鞋袜、手帕、裙子、外衣、月经纸、月经带、发卡、项链等,以及雕像、画像等;一类为身体各部分及有关物体包括正常的部分如头发、脚、手、乳房、臀、分泌物、排泄物和非正常部分如破足、斜眼、麻面、六指等。

偷内衣的人是什么心理

广义的恋物癖还包括某些视觉性和嗅觉性性对象异常,如情景恋和臭恋。前者在某一特定场合产生性兴奋,后者则多为体臭产生性兴奋反应。恋物癖有正反之分,上面讲的都是正恋物,还有一种反恋物,即由于两性关系的原因而对某种物品产生了强烈的憎恨感。

恋物癖的治疗方法

1、鼓励转移兴趣: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和适当的劳动锻炼,诱导回忆个人自幼年起的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挫折,进行现实性的反省,从而加强自我纠正意识。

2、行为治疗:使用厌恶条件反射治疗法,让患者手持性恋物,在引起性;性欲勃起时,即给予厌恶性质的条件刺激,如给予电击、用橡皮筋弹击手腕、注射催吐剂使之呕吐等方法。

偷内衣的人是什么心理

3、药物治疗:对性恋物冲动强烈者,可服用适量的氯丙嗪、奋乃静,舒乐安定等药物抑制性欲冲动,有的为恋物而产生焦虑、恐惧或抑郁时,可用多虑平、阿米替林等抗抑郁剂对症处理。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