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儿童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孩子需要心理营养
2016-08-03阅读:9840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有专家说,孩子需要心理营养。作为家长,往往很关心孩子身体,注重补充营养,但是同样的,孩子需要心理营养。心理营养缺失,心灵的土壤一样贫乏。

前不久,9岁的赵睿和妈妈来到了心理咨询中心,因为赵睿一到长假后的新学期,就要大病一次。每次都是肚子疼,发高烧,打针吃药都没用。经过与赵睿的贴心交谈,心理医生认为他患的是上学恐惧症,是少数孩子因心理上来不及调整对新学期的开始而出现的问题,以上学恐惧症和多动症为主。

什么是上学恐惧症

假期过后,许多小孩不想回到学校,还有的对新学期的临近感到极度害怕,出现厌学、抑郁等症状,这种心理疾病被称为“上学恐惧症”。

上学恐惧症的三个特征

1、害怕上学,甚至公开表示拒绝上学。

2、发病期间,如果父母强迫患儿去上学,会使其焦虑加重,倘若父母同意暂时不去上学,则孩子焦虑马上缓解。

3、焦虑的症状表现为:心神不安,惶惶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出冷汗,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甚至有呕吐、腹疼、尿频、便急等。

孩子需要心理营养

什么是多动症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家庭生活和社交能力。

临床表现

1、注意缺陷

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明显注意集中困难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是本症的核心症状。

2、活动过多

表现为患者经常显得不安宁,手足小动作多,不能安静坐着,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静的场合擅自离开座位,到处乱跑或攀爬。难以从事安静的活动或游戏,一天忙个不停。

3、行为冲动

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快速地做出行为反应。表现冲动,做事不顾及后果、凭一时兴趣行事,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造成不良后果。在别人讲话时插嘴或打断别人的谈话,在老师的问题尚未说完时便迫不及待地抢先回答,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候。

注意缺陷、活动过多和行为冲动是ADHD的核心症状,具有诊断价值。

4、学习困难

因为注意障碍和多动影响了患者在课堂上的听课效果、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致使学业成绩差,常低于其智力所应该达到的学业成绩。

5、神经系统发育异常

患者的精细动作、协调运动、空间位置觉等发育较差。如翻手、对指运动、系鞋带和扣纽扣都不灵便,左右分辨困难。少数患者伴有语言发育延迟、语言表达能力差、智力偏低等问题。

6、品行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品行障碍的共病率高达30%~58%。品行障碍表现为攻击性行为,如辱骂、打伤同学、破坏物品、虐待他人和动物、性攻击、抢劫等,或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及社会准则的行为,如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纵火、偷盗等。

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心”病

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病。专家认为,现在的孩子普遍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使其心理承受力差;挫折教育相对贫乏,也导致了儿童心理疾患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专家提醒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也要有意识地给他们补充心理营养。

造成这一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溺爱孩子、学校教育方式粗暴不当、学生之间竞争压力增大等。具体说,家长溺爱纵容孩子,孩子一不想去就同意了,就会助长这种情绪;教师教育方式不当,如一些中小学生是由于讨厌某个“坏”老师,进而泛化到憎恶学校、憎恶同学的;再就是学生在学校的竞争压力大,结果造成恐惧。

怎样补充孩子缺失的“心理营养”

咨询中心的杜主任为此提醒家长,一方面要与学校配合,积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另一方面要给孩子一个“收心”的过程。如果孩子因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发生心理疾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为消除“上学恐惧症”,家长们要积极对患儿加以疏导、鼓励,与孩子进行更多的感情交流,学校里也可以换换班级等。

1、注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家长和老师对胆小、细心、忧郁的孩子,不宜要求过于严格。相反,宜劝导这些孩子处事不要过分认真,要让他们了解生活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的道理。

2、对孩子期望不应太高。家长切勿对这类孩子期望太高,由于这类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受失败和挫折能力较差,因此,期望太高易使这些孩子在不良的性格基础上增加心理压力,促发学校恐怖症。

3、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一旦发现孩子有学校恐怖症的迹象,即应立即去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师进行心理治疗及必要的药物治疗。家长们更应注意防范这些孩子可能发生的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

孩子需要心理营养,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需要我们关心他们的心灵,切莫让心灵的土地贫乏。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