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过分任性需要及时心理引导
2011-05-04阅读:9770 学员编辑 收藏

常听到家长这样抱怨:“我女儿还不到3岁,就爱扔东西,打人,你越是不让她动的东西她偏要动,真是气死人!”“我儿子刚满2岁,特别任性,到商店要这要那的,不给买就躺在地上撒泼、打滚,真拿他没办法!”……上述令父母们感到气恼的儿童任性行为,在儿童心理病理学中被称为“儿童行为失调综合症”,常发生在1~4岁儿童身上,是一种儿童心理偏异的行为。

主要原因是后天教育不良和家长过于溺爱。尽管儿童的过度任性行为也隐含着积极的因素,如渴望接触社会、希望引起大人注意等,但这种行为毕竟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阻碍儿童人格完善的主要障碍,应采取各种措施加以矫治。矫治应从小抓起,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及早进行正面行为教育。当儿童能够理解“不”的含义时,家长就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反复用言语或表情明确地表示“对”或“不对”,使孩子逐渐对客观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对孩子正确的言语、行为应及时鼓励和表扬,对不正确的言语和行为不姑息、不迁就,抑制孩子任性的“苗头”。

2.在阻止孩子破坏性行为的同时,也要满足其好奇心。有的孩子的好奇心很强,撕报纸、扔东西表面上看起来是破坏性行为,实际是孩子的好奇心所驱使,属儿童探索行为。就拿孩子爱撕东西来说,不该撕坏的书给孩子阅读前一定要反复叮嘱孩子,书是看的,不能撕坏,书里面有好多动听的故事,撕坏就不能讲故事了等等。一旦孩子撕坏了有用的书或报纸,可以与孩子一起把撕坏的书或报纸粘好,并告诉孩子,妈妈不喜欢撕书的孩子,妈妈很生气等。让孩子懂得他的这种行为是令人讨厌的。随后,可拿起没用的废纸交给孩子随意撕,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让孩子懂得了要爱护书籍的道理。

3.合理运用正性和负性的行为强化技术。行为治疗是对个体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以达到矫正不良行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正性强化(奖励积极行为)和负性强化(惩罚不良行为)是两种最常用的行为治疗手段,对矫治儿童任性行为非常有效。比如,当儿童在一起玩时出现抢玩具的行为时,可让抢玩具的儿童暂停游戏,坐在一边看其他小朋友玩,直到他向家长表示不再抢玩具了,再让他继续和大家一起玩。若任性行为较严重,可采取关禁闭的方式。必须让孩子明白,他是因任性、不听话而被隔离的。禁闭时间宜在5~20分钟内。 注意:此法不宜经常采用,更不要当着外人的面关孩子的禁闭,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年幼或偶有任性行为的儿童,也不宜用关禁闭的方法。

4.在处罚任性行为的同时,家长应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例如,对孩子解除禁闭后,令孩子去洗脸,洗手,孩子若能遵嘱执行,应对这一行为及时作出鼓励表扬。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