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职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是什么留住了员工的心?
2015-03-20阅读:9826 学员编辑 收藏

是什么留住了员工的心?

在单位,总是会看到一些特别稳定的前辈,与公司的关系有如笃定的婚姻。8年,10年,20年……什么动力,让一个人能够在一家公司做这么久?

我是这样一路走来


空客中国区总裁博龙的家,落在北京平安大街北面的一个四合院里,有个大院子,院落西边,是一道长廊,长廊最南端连着厨房,墙上、冰箱上,贴着博龙在法国的生活照,长廊的墙上挂着日本传统绘画作品,越过长廊的隔架上、墙角边,摆着20多件中国工艺品,它们共同见证了博龙在这家全球顶级公司的28年。

博龙1982年进入空客,最早,在公司法律部担任律师,之后是北美地区销售财务总监,再之后是客户财务部副总裁、资产管理副总裁和公司高级副总裁。如果只看一头一尾,这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博龙说,这只是个自然而然的发展结果。

“开始新的工作,我就告诉自己要好好干下去。首先就是把手边的工作做顺。后来发现,其实一切都有内在的发展逻辑,当我把现在的逻辑理顺了,接下去的发展就会自然浮出来,就像推理一样。”到一个新岗位,做好它,然后再去一个新的位置扩容自己,不急不缓,走着走着就有了一条路,这种自然而然的发展,和博龙内心的频率一致——循序渐进,要看得见自己的脚步。博龙会带着客人穿过自己家的长廊,说,“我以后可以这样说,喏,看见吧,我是这样一路走来的,不是突然蹿出来的。”

什么动力,推动我们长期工作?


“每个人都在找一条自己的路,这条路不仅只是工作8小时走的路,它连接了一个人生活、情感各方面,讲穿了,它是人活着的一部分。”方莹做了8年HR,现在大型购物集团任人事总监,她说,博龙的感觉,几乎是每个员工的内心期待。

李杰是建设银行上海分行瞿溪路支行的柜员主管,今年是他在建行第11年,“其实刚开始做也没想过什么喜欢不喜欢,就觉得这份工作待遇蛮好。”30岁那年,过生日前,李杰以区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单位内聘员工考试,在30岁生日的酒桌上,这个瘦弱的1米80高的男人,对着同事动情了一回:“想到我10年前也是从一个小柜员慢慢做起来的,我突然很感激很感激工作,这感觉就像领证了一样,一辈子的生存问题解决了,连老婆都是在柜面上认识的,之后有了孩子又有了车子,可以说,自从毕业后,我的人生大事,都和这个工作捆上了。”李杰说,之前他只是觉得,虽然发展有限,但稳定点也挺好,而在那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对这份工作的感情酿了10年后,竟成了坛美酒,还有种更强的感觉是“我会在这里一辈子。”

内心的稳定感和喜悦感(喜欢这份工作)有助于员工缓解内心深处恐惧失业带来的焦虑感,而外在的稳定感(公司运作系统成熟、人员稳定等)和发展空间,是和一个人内在对工作的期待相符相承的,只有内外两个需求对接,才能让工作最稳定地向前推进,方莹说。

外在:离不开人的企业文化


丛征宇,杜邦广州任厂长,他说,要不是因为必须去广州,他不会离开默沙东,因为那里有离不开人的企业文化。

这家总部设于美国新泽西州的世界顶级制药企业里,像丛征宇一样的长期员工甚至终生员工有很多。“你的未来都是可以描绘的。”给每位员工设计一份精确的个人发展计划——针对个人性格、专业,根据企业结构,作出明确的设定,你在这两年需要送你培训什么技能,到一定技能和资质,就可以获得一个更高的头衔,从具体的技术逐渐过渡到管理层。“你可以在公司的职位体系里,画出一条少说二三年,多则一辈子的个人职场道路。”这种感觉会让人着迷,因为非常具体,所以会让人感觉未来清晰得出现在自己眼前,你甚至可以想象你到几岁的时候,会戴什么手表,开什么车上下班,喜欢用什么香水,去哪里度假,要不要包架私人飞机……天啊,这些梦想都有足够的条件变成现实!

当然,人性化不止于理性的发展,更多的是感性共处。如果企业付给你10万的月薪,而你必须变成那颗著名的螺丝钉,不带任何爱恨情仇,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在一个岗位上做下去,这种生活也会逼得人发疯吧?

人免不了发生些感情上的好事坏事,生老病死,还有生理舒适感,比如工作负荷量,需要运动等等,这些都要耗费时间,有时和工作就是要打架的,如果一家企业真的人性化,它会把这些都考虑进来。”丛征宇说,有一种幸福感不需要通过自己得到,“我没遇到什么大事,我在想这个也因为我们几乎不用加班,我有时间去处理自己的事情。但任何环境都会发生情绪冲突,那边的领导第一反应是反省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是不是不够人性化。

丛征宇说:“我在里面是获得尊重的,我愿意在一个提供尊严的地方长久发展。”

内在:无论发生什么,我要在这里


Jessica,联合利华公关部高级经理,在联合利华工作12年。最初进联合利华时。她和很多人一样,一开始并没想要不要长做,就觉得这样做下去也不错,直到有人花大力气来挖她。

“一家很大的金融公司找我去做公关,条件很好,我学金融的,一直希望做回金融,上海又是金融中心,我动心的。”但Jessica没有离开,“觉得还是这里的企业文化和我比较和,老牌欧洲公司的风格,很人性化,自我的培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都不错,如果我去一个新单位,硬件似乎不错,可人呢?”这句话的背后是,除了硬件之外,这里一切软件,那些看不见的不稳定因素,她都有把握。

“从我个人来说,我必须对公司了解才能对外部的事情才能有一个自由的沟通。”

Jessica说:“企业就像一个人,不能脱离这个人自身特点做造型。对这里,我用了3年时间,才完成了一个相对深入的了解,摸清了这个公司的气质、精神、喜好等等,还要用更长时间去深化。”

Jessica说,“公关做了10年后,现在向专家型方向发展,我觉得自己这辈子就做这个吧,我还挺擅长的。”

一份真正的长期工作,一项事业


“人生价值观和工作价值观的契合度越高,工作越快乐。”罗锐2008年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毕业,但他并没着急找一份传统意义上的工作,而是像过去的7年一样,和国际上各个环境保护探索科研中心密切联系,参与各类全球性的志愿者勘探计划。2002年,罗锐选报环境专业时,这在当时还是个冷门专业,他只是一厢情愿地认定自己要到最热爱的大自然去,于是,一进大学门,就主动找到了国际环境组织,最终和这些组织“签订”了一份终生合同——不顾经济投入产出,只要是对环境有利的项目,即刻启程——去过最冰冷的南极,眼见一整座冰山在眼前轰然倒下,也在荒无人烟的沙漠里长驻,看土地化沙,飞扬长空。

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坚定,以至于在拒绝高薪时毫不拖泥带水?“只有7秒,一座庞大的冰山在我眼前消失,那个声音,那个瞬间的消失,那种感觉,我说不出来。还有更多的冰山在消失,更多的动物在消失,我想,只要是人看见都会心痛,我想没人会在那个时候说这和自己无关,没感觉。”罗锐说:“这些经历让我不能放下我的事业,工作和事业是两个概念,具体做什么工作,对我不是困扰,它们只是事业道路上的驿站,我只要确定自己走在路上就可以了。”

当一个人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后,就会把工作纳入自己的生命体系——这份工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这时,一些工作造成的外在压力,会转为内在动力,帮助每个人将自己从具体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获得自由。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