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职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别输在不该输的地方:魅力5步骤,从此敢开口
2015-03-20阅读:9847 学员编辑 收藏

别输在不该输的地方:魅力5步骤,从此敢开口

Google台湾董事总经理简立峰之前曾面试了一批年轻人,这群人的学历、素质之优不在话下,但他们普遍表现出来的“害羞”,却令他非常惊讶!他觉得,对于口语表达的生涩与胆怯,跟这群菁英本身的能力完全不相称。

关于“会做不会说”,安利大中华区副总裁刘明雄也有类似的观察。常参与全球安利国际会议,他发现:“中国人简报有‘专业的精采’,但不擅长自我宣传,欧美人的简报则很敢自我标榜。”于是,明明是中国业绩比较好,但若光看简报,反而会得到欧美区成绩比较好的印象。

拿这个问题来问勤业众信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李学澄,他的感受又更深刻。因为多年前,他有一位部属由于被要求当众演说,竟然以“我自认无法胜任”而请辞,李学澄差点失去一个极优秀的干部。

表达,是职场胜出核心能力

后来李学澄费了好一番工夫,说服、训练他面对群众,李学澄的理由是:“无论从事任何行业,都不可能避免与人接触。所以,不管私下沟通或公众演说,都是无法逃避、必须具备的能力。”

虽是会计师出身,李学澄从学生时代便练就一身说话功力,听他说话,不自觉便被他的热情活力感染。他直言,面试新人时,非常在意对方的口语表达能力,“有研究指出,一般公司在面试新人时,其实在前5分钟就有定见。”既是5分钟决生死,能够利用短短几分钟清楚、有力表达自己的人,自然胜出。

因为表达力太重要,但又很难找到及格的人才,勤业众信甚至把表达力列为公司员工的“核心职能”之一,明确规定,基层员工至少要具备与人沟通、“把话说清楚”的能力;中级员工,则要求要有相当的文字表达能力;至于协理级以上的高阶主管,要具备足以说服他人的表达力。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沟通至上”的时代,但为何这么多企业主都异口同声感叹,新世代的职场工作者,在口语表达上不敢说、不爱说?就算开口,也说得不够好,跟欧美国家比较,有一段差距?

不是没内涵,是没开口的习惯


有实力,却说不出来。问题出在哪里呢?“没有表达的习惯,而不是没有内容,”台湾大学学生侯宗成得到以上结论。从大学生身上,可一窥新世代的表达习惯。侯宗成观察,“国际场合中,亚洲包括日、韩的学生都比较安静。台湾学生(乃至中国学生)总觉得自己的准备不够完整,不敢随便举手;但欧美国家的学生不然,只要有机会一定举手,尽管发言未必有内容。”侯宗成的另一个观察是,“(中国学生)比较怕面对激烈争论的场面,欧美的学生就比较爱争辩,也不怕表达与众不同的意见。”

淡江大学明星讲师刘中薇,有一次让学生在黑板上写出他们不敢说话的原因,“答案五花八门,但最多的答案是:怕丢脸、没自信、怕说蠢话、怕跟人家说得不一样??”刘中薇分析,学生欠缺自信,因为不能勇于接受自己,自然就害怕说话暴露“愚蠢”;且在传统教育下太习于追求“标准答案”,所以不敢表达与他人不同的意见。此外,或许是受到家庭过多的保护,也不能忍受被别人驳斥。让刘中薇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堂课,某位同学对另一位同学的说法提出相反意见,而她对双方的说法都表肯定。课后她随即在E-mail信箱收到一封“万言书”,竟然是受到挑战的那一方自觉委屈,为此洋洋洒洒写了一堆不甘心、再次反驳回去的文字!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这句话,非常经典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对于说话的态度,以“刚毅木讷”为美。学校教育从小不鼓励孩子说话,爱说话的孩子往往被视为问题学生。大学校园中,文法科系可能还有写申论题,或上台报告、分组讨论的机会,理工科系则几乎没有这样的训练,更鲜少有关于表达力的系统课程。

别输在不该输的地方:魅力5步骤,从此敢开口

别输在不该输的地方


然而,面对全球人才汇流的工作新时代,假若不想“输在不该输的地方”,势必要克服这项瓶颈。“敢开口、说对话”作为职场软实力的第1章,工作者可以如何自我补强?

■ 第1件事:没事常发言,多说多进步

说话是种习惯,有些人私底下想法很多,但就是不敢当众“说”出来。侯宗成曾有类似经验。即使很早就参加演讲比赛,但当他第一次赴美参加模拟联合国大会时,还是历经了一场“震撼教育”──怯场、不敢举手。不过,第2年他有备而去。看到其他国家学生争先恐后举手,他规定自己:“有发言机会,先举手再说。”“其实不必等‘一切都准备好’,你可以就已知的部份发展,然后仔细聆听别人的意见,他人的意见往往又激发自己更多想法,继续延伸,”侯宗成说。别怕自己的问题蠢、或是讲不周全,毕竟那就是你现在的样子。尝试说出来,未来才有不断改进的机会!

至于公众演说,即便是演讲高手或业界名嘴,照样都会经历发抖、冒冷汗、腿软的第一次。克服演说恐惧症,首先,一定要做功课。李学澄后来协助那位部属上台演说的方法之一,就是30分钟的演说让对方练习整整1个月,“让他有万全准备,就不会那么紧张。”借着对演说主题周延的研究,规画演说内容,进行充分事前演练,就能提高自信及自在感。事前演练时,试着写下较完整的演讲稿,若演说时真的突然脑筋一片空白,还有笔记可以帮忙。

至于建立演说信心,李学澄的招式是,在每次演说中寻找听众群里善意的眼神,透过与对方眼神交流,他会愈说愈起劲,“而且友善的听众通常可扮演你的‘桩脚’,跟他互动,可以帮你带动现场气氛。”刘中薇则强调热情的重要性,“想像你迫不及待地想跟别人分享某种观点,当你有这种热情,把注意力放在你想传达的讯息、与听你说话的人身上,它甚至可以超越你对于演讲的紧张感!”

克服内心恐惧,养成多开口的发言习惯后,第2步是开始装备内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