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心理健康 >> 行为心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犯罪心理学
2015-08-03阅读:9532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有木有跟小编一样喜欢看侦探小说的,神探夏洛克、狄仁杰什么的都看高了,为什么呢?里面有很多关于犯罪心理学的东西,逻辑紧密,情节引人幻想,犯罪心理学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有感兴趣的朋友们,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犯罪心理学】没有证据创造证据

有一个案例相信很多人都觉得眼熟:某人被杀,找不到凶手,审案的官员抓来死者的妻子或不相关的人,放走时派人跟踪,见有人上前询问案情便抓起来,必是凶手无疑。这个案例在很多公案小说里出现过,但始作俑者是谁?

这个人是陆云,西晋文学家。《晋书》载:他做浚仪县令时,一人被杀,找不出凶手,陆云就把死者的妻子抓进县衙扣了十多天才放出去,然后派人秘密跟踪,说:“其去不出十里,当有男子候之与语,便缚来。”果然将奸夫淫妇一并抓获。人问其故,说:“与此妻通,共杀其夫,闻妻得出,欲与语,惮近县,故远相要候。”“于是一县称其神明。”

此后,唐代的李杰、宋代的元绛、庄遵有过相同的案例,唐代的蒋恒、张松寿有过相似的案例(他俩是把不相干的人抓起来)。后世官员们肯定都读过《晋书》,但还真不能说他们就是学陆云。

现代刑侦有专门的犯罪心理学,古代的官员们自然没学过,但运用得却相当熟练。

南宋刘宰作泰兴县令时,有一富户丢失了金钗,在场只有两个女仆,于是将她们送到官府,二人都喊冤枉。刘宰令两人各拿一根芦苇,说没偷金钗的明天芦苇还是这样子,偷金钗的明天芦苇将长长二寸。可想而知,第二天,偷金钗的那个人的芦苇被去掉二寸。

这就是犯罪心理学。如果明知道某人有罪却苦于没有证据怎么办?中国古代的官员们就创造证据。

刚刚谈到的是古代犯罪心理学,下面来看看我国现代犯罪心理学吧!

1979年到现在,我国犯罪心理学科从迅速恢复到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出版了大量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成果,广泛普及和宣传了犯罪心理学知识,为犯罪心理学的教学和科研奠定了基础。

第二,建立了一支犯罪心理学的教学和研究队伍。这支研究队伍主要是通过犯罪心理学的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建立起来的。目前,几乎在国内所有的高等政法院校、综合性大学的法律系、公安院校以及司法院校中,都开设了犯罪心理学课程。

第三,对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通过20年来的研究,我国学者对犯罪心理的概念、成因、机制以及犯罪心理发展变化规律等理论问题,形成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四,犯罪心理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刑事司法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如何评价我国目前的犯罪心理学科,可用以下通常的衡量标准加以评判。第一,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二,有一群人从事研究、传播或教育活动,有代表性的论作问世;第三,有相对独立的范畴、原理或定律,有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学科体系结构;第四,发展中学科具有独创性、超前性,发达学科具有系统性、严密性;第五,不是单纯由高层学科或相邻学科推演而来,其地位无法用其他学科替代;第六,能经受实践或实验的检验和否证。

有学者认为,我国的犯罪心理学完全符合上述六条标准,现在,我国的犯罪心理学已是独立的、具有一定水平和规模的、正在为实践做出贡献的新兴学科。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