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映丰 糖尿病专家,zhongyingfeng09,第一章营养缺乏病概述1、定义:长期严重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造成机体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如地方性甲状腺肿、维生素C缺乏病、缺铁性贫血、眼干燥症等。营养缺
第一章营养缺乏病概述长期严重缺乏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而造成机体出现各种相应的临床表现或病症,如地方性甲状腺肿、维生素C缺乏病、缺铁性贫血、眼干燥症等。营养缺乏症的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质单纯营养素摄入不足,可以是综合性的营养素摄入不足,也可以是个别营养素摄入不足。
2、营养缺乏的诊断:
可综合疾病的发生过程、膳食史、人体测量、生化检查及临床变现等做出诊断。
1)、膳食史:了解患者的膳食习惯及每天食物的摄取量就能基本上判断各类营养素是否缺乏。
2)、人体测量:BMI
3)、生理生化分析:检查血、尿中各种营养素的浓度及免疫功能,判定营养素水平。
4)、临床表现:头发、眼、皮肤、口腔、牙齿、颈部、神经病变。
3、营养缺乏病的一般治疗原则
1)、针对病因,继发性缺乏应注意原发性的治疗,原发性缺乏也要考虑去除摄入不足的因素。
2)、补充量要适宜,
3)、不能只考虑主要缺乏的营养素。而应全面从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考虑治疗方案。
4)、遵循循序渐进、不宜突然用高能量蛋白质膳食治疗中度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5)、一般应充分利用食物,配制适合于疾病特点的治疗膳食。
6)、一般需要坚持一段时间,因其见效缓慢。
4、营养缺乏病的预防
1)、普及营养知识,指导食品消费。
2)、发展食品生产供应、优化食物结构。
3)、预防应有针对性。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理解定义:由于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引起的营养缺乏症。
1)、食物摄入不足。
2)、需要量增多。
3)、消耗增加。
3、临床表现和分型
1)、水肿型营养不良。水肿、皮肤、头发、粘膜、消化道、贫血、精神状态、其他。
2)、干瘦型营养不良。
3)、混合性营养不良。
4、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人体测量:年龄别身高、身高别体重、BMI、年龄别体重、皮褶厚度。
形态学评价:头发(毛干、毛根),口颊粘膜,皮肤、肝脏、其他。
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浓度、血清白蛋白、血清运铁蛋白、血清甲状腺素结合前白蛋白、血浆视黄醇结合蛋白、24小时尿肌酐、24小时尿肌酐/身长指数、鸟羟脯氨酸指数、氮平衡及淋巴细胞总数等
1)、原则:消除病因、调整饮食(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能量,全面改善营养素)、改进喂养方法、纠正并发症。
2)、加强护理:
3)、清除病因:
4)、调整饮食;补充蛋白质和能量,全面改善营养;纠正并发症。
6、预防:合理膳食,推广生长发育检测图的应用,合理安排生活制度,减少感染、早期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