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护理治疗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健康大讲堂: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非手术治疗
2015-09-23阅读:9714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面对如此“中国特色”的肝癌,大众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晚期肝癌?如何选择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式?如何有效地避免肝癌复发?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非手术治疗》讲座中,该院放射介入专科及肿瘤中心的黄勇慧副主任医师结合国内外肝癌的现状及其实际工作的经验,系统而全面地为广大听众解答了关于肝癌的种种疑问。……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据相关数据显示,全球肝癌新增病例为62.6万例/年,其中,约55%为中国患者。与此同时,中国肝癌患者还呈现这样的特点——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大部分肝癌患者在发现病情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面对如此“中国特色”的肝癌,大众应该如何正确认识中晚期肝癌?如何选择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方式?如何有效地避免肝癌复发?近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办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非手术治疗》讲座中,该院放射介入专科及肿瘤中心的黄勇慧副主任医师结合国内外肝癌的现状及其实际工作的经验,系统而全面地为广大听众解答了关于肝癌的种种疑问。小编采编将本次讲座内容整理如下:

健康大讲堂: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非手术治疗

讲座现场图

主讲专家介绍:

黄勇慧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放射专科及肿瘤中心一区区长,副主任医师,硕士导师。

擅长:肝胆疾病的介入治疗。受聘为《临床放射学杂志》审稿专家,广东省科普志愿者协会科普讲师团讲师。参与了《腹部外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介入放射学理论与实践》、《介入放射学》(科学版教材)的编写。2009年4月或邀参加了在意大利举办的进展期肝癌治疗新进展学术交流项目。对目前国际上肝癌治疗和临床研究的新进展有较全面的掌握。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 2:30—5:00

咨询邮箱:yonghui-huang@21cn.com

治疗肝癌,我们的喜与忧

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乙肝和肝癌虽无必然联系,肝癌的致病因素更为广阔,其中有乙肝、丙肝、酒精、代谢紊乱等,但我国肝癌患者大部分的致病因素是乙肝。

从国外同行研究的数据来看,在整个世界的肝癌发病率分布中,中国肝癌患者数量占据了世界肝癌患者数量的“半壁江山”。因此,也就有了这样的一种“礼遇”——西方同行在关于肝癌的研讨会上非常欢迎来自中国的医生,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医生对肝癌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非常希望中国医生能够分享关于肝癌治疗的临床经验与体会。

正如国外同行的期许一样,我国的肝癌病例资源丰富,治疗经验也应该丰富。事实上,近些年以来,我国医生在肝癌的临床诊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例如肝癌的精确切除技术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可与佩服,例如冷冻消融治疗和海富刀在治疗肝癌中运用也是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的……凡此种种,中国医生在治疗肝癌的技术水平上并不差。

医疗水平较高,医疗设备先进,这是中国治疗肝癌可喜的一面;但是令人忧心的一面同时存在着:首先是病人的观念有误区,其次是医生的配置和病人的就诊途径有缺陷,从而耽误了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

中晚期肝癌治疗≠临终关怀

“癌症”,让人直接联想到恐惧。

“中晚期肝癌”更让人直接联想到死亡。

鉴于我国肝癌患者的特点——发现癌症时常为中晚期,不少患者和家属都存在一种误区:既然不能切了,那意味着没得治了,不管怎么治也只是临终关怀。

之所以形成这种观念误区,原因有二。

第一:因为对肝癌的分期原则不了解而导致的误解。

目前,全球肝癌的治疗并未有统一的分期标准和治疗标准,各种分期系统及各个协会的指南都具有局限性。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的指南采用TNM分期,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的指南采取BCLC分期,英国胃肠病学会(BSG)的指南强调肝硬化及肝炎患者的诊断,美国外科学院(ACS)制定的共识指出肝癌的治疗目标。

而我国一直以来并没有自己的肝癌诊治规范或指南,直至2009年,我国的肝癌专家们才在参考已有肝癌诊治共识和国外最新肝癌治疗指南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专家共识》。

根据国外流行的巴塞罗那分期,肝癌以其结节数量和肿瘤大小为特征,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极早期、早期、中期、晚期和终末期。与此相对应的生存率分别为:治愈性治疗(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消融治疗)5年生存率40%-70%,中晚期肝癌姑息性治疗5年生存率30%-40%,对于终末期肝癌,传统认为生存期小于3个月,目前随着新药(靶向药物)的出现,生存期也得到明显延长,而且这些得到了临床大量对照研究的证明。

下一页:免疫力,肝癌患者的希望之光;专家现场答疑解惑

健康大讲堂: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非手术治疗

因此,对于不同分期的肝癌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正确治疗选择间或最佳的治疗效果。

第二:因为对肝癌的治疗方式不了解而导致的误解。

随着外科医生手术水平的不断日臻完美,癌症患者越来越崇尚以外科手术的方式进行癌症治疗,认为只要通过手术清除病灶,就可以将肿瘤连根拔起,认为只有通过手术清除病灶,才能治疗有望。

正因为如此,中晚期肝癌的患者往往绝望无比,因为他们体内的肿瘤已经不符合手术的适应症,也就意味着无法进行手术治疗。为此,他们沮丧于“我的肝癌治疗无路可走”。

其实,除了手术治疗,以下的这些治疗方法已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对中晚期肝癌有着确定的疗效——

1、 局部治疗:射频消融(RFA)+酒精注射(PEI)治疗;

2、 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为主的治疗:可结合上述局部治疗;

3、 局部放疗等辅助治疗;

因此,“中晚期肝癌”并不等于“死刑”,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也不等于“临终关怀”,用积极的态度寻求科学的治疗并且严格地遵从治疗规律治疗,这些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都是非常必要的。

免疫力,肝癌患者的希望之光

相信大部分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何说起癌症的治疗效果时,医生不是说‘成功治愈’,而是说‘5年存活率’是多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看一组数据——

感冒——3天

肺炎——14天

结核——1-2年

肿瘤——5-7年

这是一组在不同疾病情况下,人体免疫力恢复正常、发挥作用所需要的时间长度,也是一般疾病好转需要的时间。因此,这也解释了癌症治疗效果往往以“5年存活率”作为治疗效果评价的重要指标。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治疗任何病症的关键都在于抑制和去除致病因素以及恢复人体对该疾病的有效免疫力。这对于肝癌患者同样适用。

以手术治疗肝癌为例,有关研究表明:术后1 周细胞免疫抑制明显加重,是因手术创伤、体液失衡及肿瘤抑制因子尚未消除及补体合成减少所致。文献较一致地认为手术1 周后免疫功能开始恢复,2 周恢复最快,4 周后恢复正常;也有研究显示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力在术后2月开始回升,有些患者则持续低下。这个时期(免疫力恢复时间)的长短与残留肿瘤的转移和复发几率明显有关。因此,肝癌根治是相对的,手术不可避免的会残留一定量的肿瘤细胞,若机体免疫功能正常则残癌可被完全杀灭,反之,则可能复发。

以非手术治疗肝癌为例,尤其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而言,应该认识到“非根治手术不等于纵容肿瘤的生长”。肿瘤可以视为一种特殊的慢性病,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并不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难治,肿瘤的最大问题是侵蚀正常器官,引起正常器官的功能衰竭,因此,治疗肿瘤就是要清除肿瘤,遏制肿瘤,同时保护受损器官的功能。对于无法实施根治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而言,姑息治疗手段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姑息治疗手段目的是为了抑制肿瘤的增长,减少肿瘤的数量,将其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同时进行免疫扶持治疗,使得免疫力增高,最后达到遏制肿瘤复发的目的。这个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有信心打赢这场“持久战”。日常所说的“带瘤生存”也就是这个意思。

中晚期肝癌患者如何增加自身的免疫力呢?

第一:积极且适度的治疗,控制肿瘤的增长,因为肿瘤本身就是对免疫力最大的破坏;

第二:保护免疫力,过度的化疗对人体正常的免疫力是一种伤害,目前临床研究结果都不支持肝癌患者手术后化疗,非手术病人的化疗也仅局限于一些特定病人;

第三:药物配合,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主要是提高细胞免疫力,可以在医嘱指导下服用相关的增强细胞免疫力的药物;目前对于肝癌来说,肿瘤靶向药物的应用也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第四:中药调理,例如灵芝孢子,参茸虫草等中成药,经过了相关临床研究验证,对扶持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具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但不建议患者选择一些中草药偏方,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一些草药成分对肝功能存在明显的损害作用。

专家现场答疑解惑

……

有关血型和性格的关联研究已经持续了近80年,尤其是在日本和韩国,“血型性格论”已深入人心,从谈恋爱到找工作,大家都会先拿出血型进行衡量。相比之下,西方人却对血型论十分漠然,很多人甚至不关心自己的血型是什么。日前,韩国研究人员又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坚持“血型影响性格说”。

A型血的人患癌几率高?

《韩国心理学会刊》9月号刊载了由韩国延世大学心理学教授孙荣宇和研究员刘圣益撰写的《血型类型学研究概况》,阐述了他们对血型影响性格的最新研究成果:O型血比较外向;而A型血则倾向于内向,逻辑性较强、比较理性;B型血则比其他血型更加感性;与前3种血型相比,AB型血的人特点就都不太突出。

孙荣宇的研究小组将有关血型与性格的各种结论加以统计,相似的加分,相反的则减分。结果是,A型血的人“内向型”性格得分为14分,高居“内向型”的榜首;同时A型血的“逻辑性”、“情绪安定性”得分均是10分;而B型血的这两项得分均为-7分。由此得出A型血逻辑性较强,并且比较稳定,B型血则更为感性,O型血在领导能力与协作精神方面得分最高,因此社交能力比较强的结论。但研究还发现,A型血的人虽然情绪比较稳定,但是罹患癌症的几率却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尽管孙荣宇强调,单纯根据血型来判断性格类型还未得到完全验证,但韩国的记者们却已开始“对号入座”,他们认为现任总统卢武铉性格比较外向,社交能力强,并且具有对既定目标不懈努力的精神,是典型的O型血性格;而前总统金大中为人诚实慎重并且追求完美,属于A型血性格。

在韩国,2005年的爱情喜剧电影《我的B型血男友》纵横银幕,影星李东健和韩智慧演绎了一个与血型有关的爱情故事。迎彬(李东健饰)是个对爱随心所欲、玩世不恭的B型血男人,他自私、任性、幽默、不拘小节,很有异性缘。夏美(韩智慧饰)是个A型血女孩,温柔、体贴、内向,错过了很多认识优秀男性的机会。一天,夏美巧遇迎彬,于是自私、任性的B型血男友和小心翼翼的A型血女友的“恋爱冒险记”由此开始。这部电影在韩国迅速风靡,血型甚至成了人们择偶的新标准。某韩国网站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B型血男人被认为是约会的最差对象,近40%的女性表示,她们不会嫁给B型血的男人。

日本对血型影响性格的研究更是由来已久。日本学者古川竹二在1927年提出了“人因血型不同,而具有各自不同的气质;同一血型,具有共同的气质”的论断。古川根据血型将人的气质划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4种,其中A型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感情、缺乏果断性、容易灰心丧气;B型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好管闲事;O型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意志坚强、积极进取;AB型的人兼有A型和B型的特征。近年来,日本一些研究者将血型性格论甚至运用在了足球场上,研究者认为A型血的人保守沉稳,适合后卫或者防守型中场的位置;B型血的人虽缺乏耐力,但爆发力强,适宜放在攻击线上;O型血的人耐力强,提速差,是打持久战的典型人选;AB型血的人拥有A型和B型两者的特质,能够将力量与技术完美地结合,最适合成为中场指挥官。

西方认为血型和性格

但血型影响性格的说法,在血型的发现地——西方却鲜有人捧场。血型是被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的病理学家卡尔·兰德斯泰纳于1902年发现的。他根据血红细胞表面存在的不同物质,将人的血液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这4种基本类型。据统计,全世界人口中,O型血占44%,B型血占40%,A型血占11%,AB型血仅占5%。

此后,西方心理学者对血型与性格之间的关系也进行了很多探索。1964年12月,《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刊登了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等人的论文《血液群体与性格》,对568名意大利人或意大利裔的美国人进行了测定,发现B型血的人比A型和O型血的人更温顺。论文发表后遭到两位遗传学家的质疑,要求作者公布研究的原始数据以便检验,但卡特尔则以“原始数据没有保留下来”为由,拒绝数据核实的请求。

但在1989年,卡特尔又发布了针对美国中西部地区人的调查结果,他们测定了4项性格指标:“外向型-内向型”“感性型-直觉型”“思考型-感觉型-洞察型-判断型”。调查的结论是“血型和性格无关”,彻底推翻了自己以前的研究结果。

也许,这些前后矛盾的研究最终使“血型性格论”没能在西方流行起来。迄今为止,大多西方人对自己的血型并不关心,除非是因为医疗上的需要。

血型源于先天遗传,如果能决定性格的话,那说明性格就是由遗传决定的。但研究发现,人的性格只有30%~40%可与遗传有关,而60%~70%是与后天的学习、环境的影响有关。也就是说,性格更多由后天因素决定。如将一对同卵双胞胎在不同环境下抚养,虽然这两人的血型相同,但在长大成人后,两人的性格往往有显著差异。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血型性格论,所以从血型上探索人类性格的秘密,仍然是一些科学家的研究课题。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