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怔忡
2013-12-23阅读:9434 学员编辑 收藏
病因见征仲

穴位:内关 太渊 合谷 太溪 三阴交 足三里 操作步骤: 补内关、太渊;泻合谷穴;补太溪、三阴交、足三里穴,治虚热,健脾胃,与前穴配合,并能治内分泌病。补膻中、巨阙,泻中脘,补气海、肺俞、心俞、膈俞、脾俞、肾俞穴,平揉、压放各10-100次。手法轻,揉圈小,速度要缓,每分钟60-70次左右,不宜快。手法结合配穴,不仅对一般心慌心跳效果好,还可用于冠心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等。 点穴次序:同前。

治疗效果:一般心悸,点穴1-2次就收效。心脏病,点穴数次也收效。如治疗3-6个月半年者,能完全消除症状。 慢性胃炎、胃酸过多、消化性溃疡(胃痛) 病因见第一章胃痛36页。 穴位:合谷 太渊 内关 脾俞 胃俞 中脘等

操作步骤: 泻合谷穴(大便稀和精神不好的用补法,或减去合谷穴,补太渊穴),补内关、膈俞、脾俞、胃俞穴,泻中脘穴;补气海、天枢、足三里穴,泻太冲穴。每穴平探、压放各100次。手法慢,力量重。患者如有烦躁情况,平揉的圈儿要极小,压放的距离要极短,这样就能引着动,进入静,有抑制烦躁作用。膈俞、脾俞穴用力量不宜重,可加倍手法次数,对治疗本病有决定性作用。但年老体高的患者,则宜用中等手法。如有呕吐的,另加背部循压法,由下向下取穴。在上的穴,手法轻;在下的穴,手法重。隔天治疗1次。急性发作时,可每天点穴1次。 头痛者加头部推运及压穴去;无呕吐者,可减去太冲穴,另加三阴交穴;腹部疼痛者,应助以振颤法;兼有膝关节痛者,加局部压穴法(膝眼、鹤项等穴)。

点穴次序:先点上肢穴,再点下肢穴,后点腹部、背部穴。

治疗效果:对胃酸过多症,l次能见效,10次左右可治愈;慢性胃炎,2-3次见效,2个月左右可治愈;消化性溃疡,5次见效,10次左右可症状减轻,3个月左右可治愈。
上一篇:肩臂痛 下一篇:气管炎(咳嗽)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