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防治百病 推荐移精变气法
2013-12-23阅读:9861 学员编辑 收藏
移精变气法是在中医“形神一体”的观念指导下,通过“治神以动其形”而产生积极的康复治疗效应。因此,凡能移情易性的各种方法都可根据病情和心理变化而灵活运用。一般常用的方法可分为精神转移和情志导引两大类。

(一) 精神转移法将精神意识活动从疾病和(或)内心思虑的焦点上转移、分散至其他方面去,缓解或消除由此而引起的病理性的改变,这种方法称为“精神转移法”。

由各种疾病引起的异常精神活动主要表现为:对具有情感内倾性格特征的一般性疾病患者或身患不治之症者来说,其注意力多集中在自身的病痛上,诸如害怕疾病进一步恶化,猜疑身患绝症而忧心忡忡,担心影响自己的工作或学习,或因久治不愈而丧失信心,乃至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等。

由境遇性因素刺激而造成的思虑焦点,大多因亲友的亡故、事业上的挫折、情场失意、经济拮据及猝遇意外灾变等所引发。

对自身疾苦的过分关注和强烈的情感纠葛,易导致情志抑郁而难以自拔,并成为某些疾病的主要诱因或久治难愈的关键。如果不能设法分散其注意力,变更其消极的情感指向,虽处之以针药治疗也效果不大或无效。

精神转移方法很多,如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或学习中去,通过忘我的努力开辟一个新天地,以成功的喜悦来抚平、医治心灵的创伤;也可借助于音乐歌吟、琴棋书画、游览观光等方式来移情易性,以产生舒畅情志、疏理气机等方面的治疗效应。前者属于“用神专一”的移情方法,后者便是清代医家吴尚先《理瀹骈文》所谓“七情之病者,看书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的意思。

1.音乐怡情法音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不同旋律、节奏、调性和力度的乐曲对人的精神状态有着不同的影响,并可产生相应的移情易性作用。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已认识到音乐对人们的情感变化有着某种特殊的效应。如《礼记·乐礼》指出:当听到微细蹙涩、萧索低沉的乐曲时,人们会产生忧思悲哀的情感;音乐具有舒缓明快、华丽多采、节奏鲜明等特征时,会使人产生安详欢愉的情感;如果音乐雄壮嘹亮而充满激情,会激励出刚毅振奋的情感;庄严肃穆的乐曲又会产生严肃崇敬的情感;柔和舒缓而亲切的旋律,会产生慈爱之心;急速散乱、乖僻不正之音,则会诱发淫乱之情等。所以,音乐不仅对人的情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移情”作用,还可通过其“易性”作用而陶冶性情并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将音乐应用于临床治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如《管子·内业》称“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是故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内经》则将角、徵、宫、商、羽五音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五脏,怒、喜、思、忧、恐五志,木、火、土、金、水五行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中医颇具特色的音乐怡情疗法。

除了要考虑乐曲调性与情志变动的“生克”关系之外,一般情况下充分注意接受治疗者平素的音乐爱好,根据其喜爱的曲调选择合适的曲目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所以只要能令其沉浸于该乐曲的意境之中,使心身获得最大的松弛和恬愉,通常都可选作移情易性的曲目加以应用。

2.歌吟移情法主要以歌唱或吟诵的方式产生移情易性的效应。一般情况下,哼唱一些轻快活泼、优美动听的歌曲,可以使人心情舒畅,消除烦恼及紧张情绪,有利于改善心身状态,促进慢性病的康复;某些较为复杂的曲目,不但需要记住其曲调和旋律,而且还要熟记歌词,在吟唱过程中还可以锻炼并增强其记忆力;在歌唱时,需要调整气息,气沉丹田,容易形成腹式呼吸,不仅增强了呼吸功能,而且通过胸膈、腹肌的运动对内脏起到了类似按摩的作用,能够改善和增强内脏的生理功能,从而产生一定的养生康复功效。

歌吟移情取效的关键,在于吟唱时全身心投入的程度。只有声情并茂,进入歌曲、诗词的意境之中,才能移情忘我而产生治疗效应。

3.读书明理法读书明理,是古代儒家修身养性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不仅具有很强的潜移默化作用,而且也能通过用神专一、调神治形而产生积极的辅助治疗作用。

此外,赋诗以寄志,书画以寓意,垂钓以养性,游览以怡神,同样也能转移精神、陶冶性情而有益于形神疾病的康复治疗。

(二) 情志导引法情志导引法主要通过呼吸吐纳锻炼,或配合以一些动作来引导和控制其精神心理活动,达到移精变气的治疗目的。由于本法一般不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多以“导引”的方法移情易性,故称为“情志导引”。

对某些境遇性因素诱发的各种恶劣情绪和消极情感,可运用以呼吸吐纳方法为主的“六字诀”等功法宣泄之。梁代养生名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转引《服气经》称:“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实践证明,默念吹、呼、呵、嘘、呬字吐纳行气,确能排遣紧张、焦虑、忧郁、愤恨等不良情绪,使胸闷胁胀等脏腑滞气得以消散,产生精神舒畅松弛等感觉。

本法具有心理、生理调摄的双重效应,不仅能缓解各种境遇性因素引起的应激情绪,还可用于防治忧郁症、神经官能症、癔病及某些功能性、器质性疾病。

移情易性的方法很多,凡是能够吸引、转移、分散精神心理活动消极指向的方法都可根据患者病情、个体形神气质类型及其爱好加以应用。

对于性情急躁,容易冲动,好胜逞强的人,平时可根据其音乐爱好、鉴赏水平,选听一些舒缓轻柔、婉转幽雅、抒情流畅的曲目,也可经常临摹书画,或选择下棋、垂钓、刺绣等活动,以磨练自己的耐心和韧性;并可选择太极拳、静坐等功法锻炼,以增强自我约束的控制能力。

性格内向,抑郁多虑的人,宜选择听一些节奏明快、雄壮激昂、旋律欢畅的曲目,此外,也可观赏一些令人发噱的喜剧小品、相声滑稽节目,同时经常操习六字诀、八段锦等功法,以振作精神、陶冶性情,逐渐克服消极的个性倾向。

对于深陷于情感纠葛,或因某些境遇性因素的强烈刺激而无法自拔的当事者而言,往往难以藉助于自我排遣的方式移情易性。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需要由其信赖的亲友或医生根据移精变气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劝慰和开导,鼓励当事者或患者投身于平日喜欢的活动中去,以摆脱或转移其思虑的目标;或通过说理辨惑,帮助他放弃或调整原先的生活目标与行为方式,甚至暂时脱离或必要时改变其工作、生活环境,以重建心理平衡。这种由他人疏导劝解的移情易性方法,也属移精变气的范畴。

注意事项:

1.凡是能够吸引、转移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都可作为本法的调摄手段而加以运用,但是否有效,则取决于当事人的形神气质类型,或患者的病情及其个人的爱好。

2.移情易性是一种通过后天的努力和长期锻炼的过程来矫正个性心理缺陷,并逐渐趋向于形神和谐统一的调摄方法。因此对个体而言,必须能正视和认识自己心理缺陷或情感障碍,有克服不良心理倾向、战胜自我的要求和信念,才能持之以恒而有所成就。

3.进行情志导引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病情和形神气质特征的功法,不可一知半解,胡练蛮干。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