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中医病后调养
2013-12-24阅读:9301 学员编辑 收藏

中医学歷来重视患病后调养。病后体质尚虚,正气未复,通过养生使身体渐渐地恢复,如不注意调养,易使病情反覆或加重,需要重新治疗,甚至留下病根成為一个薄弱环节,长期影响身体健康。

病后养生可通过保养正气,调动神气,协调臟腑,补养气血,平衡阴阳,提高机体的机能状态,也减少某些治疗手段的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防止疾病复发。

养生原则概括起来就是扶正和祛邪并重。一切疾病都是正邪两个方面相互斗争的过程。所谓正,即正气,指人体调和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邪气指外来六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过度,以及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產生的瘀血、痰饮、食积之类代谢物等一切致病因素。疾病的发展演变过程就是正气和邪气进退与斗争的过程。此外,一些治疗措施在祛除病邪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正气。另外,疾病痊愈或渐趋痊愈的时候,不仅正气尚未恢复,邪气也未完全消除,所以患病后的养生就在於扶助正气,促进正气的康复,从而祛除邪气,防治疾病的复发。

有时,正邪双方斗争尚激烈,如果不注意正邪双方的情况,还可能造成疾病向不良的方向转化。病后调理四方面

病后养生主要包括精神调节、饮食调养、起居调摄和药物调理4个方面──

精神调节

最主要的是要保持好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观的心态对提高正气有很重要作用。患者尤其要注意七情调节。眾所周知,大怒则气血逆乱,过喜则神气鬆懈,忧愁思虑则气血结聚,悲伤则气机消沉,恐惧则神气涣散,这些不良情绪都会加重疾病,甚至由於触动咳血、痰浊等而引起新的疾病,所以病后尤应注意情志的调节,不要过分地著急和焦虑。

饮食调养

病后饮食调节重在养脾胃,一些食物具有良好的调补身体、培养脾胃的效果,如扁豆枣汤可专补脾胃、龙眼肉汤兼养心脾、薏苡仁汤可治肺热补脾虚等。这样通过食物调养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改善脾胃运化和化生气血津液的作用,就能有效地促进康复。病后饮食调养的另一重要内容是注意饮食的宜忌,穀物、果品、畜类、蔬菜等各种食物都可以用来补养正气,但要看食物的性味是否适合,合则可以食用,可以起到补养作用,不合则有损於臟腑,会加重病情,则应避免食用。如在各种感染性疾病期间或初愈之后,酒餚、甘滋、肥鲜、生冷等物皆应慎用少食,凡油腻、发物、熏烧动物内臟应禁食,而水果生冷,有损脾胃者不宜食用。

起居调摄

一般患病后应避免劳作,注意静养,同时保证睡眠充足。虽然病后休息静养是必要的,但也不能閒逸过度,久卧少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进食欲,运动量和运动方式要根据病情和自身体力活动能力而定。大病初愈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待机体渐复,元力渐充,逐步恢复正常的活动和劳动。

药物调理

大病初愈,或慢性病迁延、恢复期,难免气血亏虚、臟腑衰弱,选用一些补药进行调理,促进气血生长和臟腑机能的康复是必要的,但要区分病在气血、阴阳和臟腑之不同,还要根据身体恢复情况适当调整。特别要避免大补和乱补。脾胃為后天之本,生病后只要胃气尚存,疾病就有痊愈的希望。大病初愈或慢病恢复期,首要的是要补养脾胃,只要恢复胃气的充盛,气血化生充足,就能加快疾病康复,所以,病后药物调理重在调养脾胃。

在调理脾胃方面,脾胃气虚(主要症状是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唉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塘泻,面色萎黄)者,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脾阳虚(主要表现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者,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表现為虚火上炎,口乾、容易飢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者,可服用参梅养胃颗粒。另外,可食用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等食物调理脾胃。

上一篇:非淋茵性尿道炎治疗 下一篇:治疗痰郁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