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治法
2013-12-24阅读:9217 学员编辑 收藏
内治法的三个总治则
(一)消法
是针对病因所采取的,使初起肿疡得以消散的一种内治法则。适用于未成脓的初期肿疡,以及一切外科疾病的初期。消法的运用,应审因辨证,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表邪者解表,里实者通里,湿阻者理湿,热毒蕴结者清热,寒邪凝结者温通,痰凝者祛痰,气滞者行气,血瘀者和营祛瘀。此外,还应结合患者的体质强弱、肿疡所属经络部位等选用不同的药物。若疮形已成,则不可概用消散之法,以免毒散不收,气血受损,不易速愈。
(二)托法
是用补益气血和透脓的药物,扶助正气,托毒外出,以免毒邪内陷的一种内治法则。适用于疮疡中期,即脓成未溃或脓腐脫落阶段。托法叉分为补托法和透托法两种方法,若正虚不能脱毒外出,表现为肿形平塌或难腐难溃的虚证,则用补托法;正气不虚者用透托法。
(三)补法
是用补养的药物,恢复正气,助养新生,使疡口早日愈合的一种内治法则。适用于疮疡的收口期,毒邪已去,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疡口难敛者。。疡口收敛全赖气血,故凡气血虚弱者,宜补养气血;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者,宜健脾和胃;肾精亏损,精不能生血者,宜益肾填精等。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