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常识 >> 中医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小儿黄疸通腑退黄法
2013-12-24阅读:9350 学员编辑 收藏
湿热阻于中焦,阳明热盛,往往腑气不通,出现身目发黄,腹部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如浓茶,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有力现象。治当通腑退黄,给邪以出路。宗张仲景大黄硝石汤加味治之,使邪从大便而出,则黄疸自可速退。

例:孔幼。病经旬余,黄疸不退,有逐渐加重趋势,腹部胀热,大便5日未更衣一次,小便红赤不利,小儿烦啼不已,睡卧不安,人暮身发潮热,舌苔黄腻而干,脉象弦滑不靖。证属湿热夹积滞不运,腑气壅塞不通。治宜通腑荡涤邪滞,庶几黄疽可以消退而诸症自解。

处方:生大黄10克(后入),芒硝5克(冲),枳实5克,炒川厚朴3克,茵陈1 5克,车前草10克,土茯苓10克,焦山楂1 0克,上建曲10克,生姜皮l克。2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

二诊:药后正恭畅解,头身汗出,黄疸减轻,腹胀烦急较已,人暮潮热亦退,惟小便尚呈红赤,苔腻未消,脉仍弦滑。治再原方增损以希接效,而免生变。

处方:生大黄10克(后人),茵陈15克,枳壳5克,黄柏10克,土茯苓10克,车前草5克,橘皮3克,焦山楂1 0克,上建曲10克,生姜皮1克。

【按】清利湿热固可退黄,解表散湿也可退黄,但是尚须注意大便的通畅。《黄帝内经》云:“六腑以通为顺。”腑气通则邪有出路。故治疸应该保持大便的通利,使邪从大便而出,黄疸因亦迅速消退。该例疸发旬余,黄色渐趋深重,除了小便短赤以外,主要在于大便5日未解,腑气不通,邪无出路,以致病情日臻严重,势将化火伤阴、扰动心肝。 故用大黄、芒硝以泻热通腑,茵陈、车前草通利湿热,枳实、厚朴消满去胀,土茯苓清热败毒,山楂、建曲导滞和中,生姜皮清热利便,使湿热之邪从下窍而出,收到疸退症解的效果。前贤张锡纯曾云:“大黄能入血分,破一切瘀血。为其气香,故兼入气分,少用也能调气, 治气郁作痛……故虽力猛,有病则病当之,但有多用不妨者。” 因此,通腑退黄,大黄为必用之药,更宜生用后下,则收效尤佳。
上一篇:小儿黄疸温中退黄法 下一篇:乳蛾咽痛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