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怯诊断思维
2013-12-24阅读:9357 学员编辑 收藏
1.辨病思维
(1)诊断要点
①病因:有早产、多胎,孕妇体弱、疾病、胎养不周等造成先天不足的各种病因,及胎盘、脐带异常等。
②症状:新生儿出生时形体瘦小,肌肉瘠薄,面色无华,精神萎软,气弱声低,吮乳无力,筋弛肢软。一般体重低于2 500g,身长少于45cm。
(2)鉴别诊断:胎怯多数为低出生体重儿,常见于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辨证思维
胎怯有五脏不足之区别,肺虚虚者气弱声低,皮肤薄弱,胎毛细软;心虚者神萎面觥,唇甲淡白,虚里动疾;肝虚者筋弛肢软,目无祀神采,时有惊惕;脾虚者肌肉瘠薄,萎软无力,吮乳量少;肾虚者形体瘦小,肌肤不温,骨弱肢柔,指甲软短。临床分辨为肾精薄弱、脾肾亏虚两个主要证型。两者可从形体、毛发、耳壳、神态、指甲诸方面加以区别。
治则思维
胎怯一般按脏腑辨证分别论治,因肾脾两虚是其关键病机,所以,治疗以补肾培元为基本法则。正如《景岳全书·小儿则》所提出的:治疗本病“宜专培脾肾为主”,临证还应根据其不同证型,分别采取益肾充髓、补肾温阳、补气养血、温运脾阳等治则。亦可根据证情需要,给予肾脾并补。初生小儿脾肾薄弱,补益时当佐以助运,以防呆滞。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护理,以提高疗效。胎怯患儿已有合并症者,应遵从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合并症证情重时,先治合并症,同时要顾及小儿体质薄弱、正气亏虚的特点;合并症好转后,及时转以培元治本为主。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