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诊断
2013-12-24阅读:9329 学员编辑 收藏
1.寻常疣(疣目)
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好发于手足背、手指、头面部等。皮损初起为针尖大小的丘疹,渐扩大为黄豆大小或更大的乳头状角质隆起,圆形或多角形,表面粗糙,顶端刺状,触之坚硬,灰白、灰黄、污褐或正常皮色。初为单个,称母瘊,后可因自身接种,数目增多,称子瘊,一般为二三个,多则十余个乃至数十个不等,有时可呈群集状。多无自觉症状或稍有触痛,搔抓、摩擦或撞击时易于出血。慢性病程,亦可经过二至三年(约一千日而愈称千日疮)而自然消退。愈后不留痕迹。
2.扁平疣(扁瘊)
多见于青少年,尤以青春期前后的少女更为常见。好发于颜面、手背、真、前臂等处。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小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淡红色、褐色或正三常肤色,触之稍硬,数目多,散在分布,或密集成群,有的互相融合,常因搔抓而沿抓痕排列成线状。一般无自觉症状或伴有轻度瘙痒。慢性经过,有时可自行消退,但也可复发。
3.跖疣(陌瘊)
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足底、趾(指)侧,有时也可发于手掌,外伤及足部多汗者易发。皮损初起为一针头大小的发亮丘疹,渐扩大为黄豆大或更大的角化性丘疹,由于压迫形成淡黄或灰褐色斑块,表面粗糙不平呈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常有散在小黑点,中央稍凹,外周有稍带黄色增厚的角质环,除去表面角质物后,可见疏松的白色角质软心。数目多少不定,有时在一个较大的跖疣的周围,有散在性的针头大的卫星疣,或数个疣融合成角质斑块。一般无自觉症状,但压痛明显。掐或挑破后易出血。慢性病程,有时可自然消退。
4.传染性软疣(鼠乳)
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可发于任何部位,但以躯干部、面部多见。皮损为米粒至黄豆大小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凹,表面有蜡样光泽,挑破顶端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数目不定,数个至数十个不等,呈散在或密集分布,但不相互融合。个别皮损可异常巨大或偶可角化,类似皮角,称为巨大型或角化性传染性软疣。微痒或不痒。可直接接触或自体接种传染。自觉微痒。慢性病程,有时可自然消退。
5.丝状疣(丝瘊)
多见于中老年妇女。眼睑、颈项等处易生。皮损为单个柔软而细长的丝状突起,呈淡红色或褐色,长1cm左右,可自行脱落,但不久又可长出新的皮损。一般无自觉症状。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