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护理治疗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砷中毒基因防治有重要进展
2015-12-22阅读:9959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砷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引起急、慢性中毒和潜在远期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两个方面。上述实验结果与砷对人体造成的两种不同危害的表现形式十分吻合,为从基因水平解释砷中毒及砷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曾在新疆奎屯地区发现我国大陆上第一起大面积地方性砷中毒,并率先进行砷中毒基因防治研究的新疆“氟砷防治组”近日传出喜讯。新疆医科大学杨磊博士在防治组负责人王国荃教授、谢毅教授的指导下,在国内外首次克隆了人类抗砷相关基因的差异剪切体,并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了砷对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的影响,使我国在同类研究中跻身世界前列。

新疆“氟砷防治组”成立于80年代初。该小组于1994年开始研究砷中毒的基因防治。近两年,他们在国外同类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一种新基因,并命名人类抗砷相关基因hARRG。在对hARRG中有抗砷功能的CDNA片断表达及纯化后,又在国内外首次克隆了hARRG全长基因的差异剪切体,并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了其蛋白。该基因已成功在基因银行――CenBank登录。

以此为出发点,他们用短期染毒和长期染毒两种方法诱导细胞,抽取RNA后做基因芯片杂交。结果发现,短期染毒与长期染毒基因的表达趋势有很大不同。短期染毒细胞首先激活的基因是解毒功能相关的基因和一些蛋白质合成相关的基因,而一些信号传导通路上的蛋白受到抑制,反应出细胞接触砷毒后进入应激状态,合成最必需的与解毒有关的蛋白如金属硫蛋白及热休克蛋白等,而抑制不太必需蛋白的合成。长期染毒的基因表达谱显示出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基因表达量升高,而与免疫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受到抑制。

据介绍,砷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引起急、慢性中毒和潜在远期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两个方面。上述实验结果与砷对人体造成的两种不同危害的表现形式十分吻合,为从基因水平解释砷中毒及砷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