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疾病病因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着色芽生菌病:巴西亚马逊地区325例的回顾性研究
2015-12-23阅读:9637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

着色芽生菌病是一种侵犯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慢性、化脓性、肉芽肿性疾病。该病在世界上分布广泛。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病原菌由一组密切相关的黑霉所致,各菌在培养中的显微镜下表现各异,但其组织相只有一种:硬壳小体。最常见的病原菌为裴氏外瓶霉、疣状瓶霉、卡氏枝孢霉,而水喙枝孢霉罕见。该研究分析了亚马逊地区在过去55年(1942~1997)中发生的325例着色芽生菌病病例。根据患者年龄、性别、皮损部位、职业等分类,更新了Silva于1968年在Pará州进行的有关该病的系列研究,并探讨与当地的生态-流行病学的联系。结果显示病例主要分布在亚马逊主河河口的41个城市中。其中农民占86·1%,男性患者为主(93·2%);年龄主要在41~70岁;损害主要见于下肢,足部和腿部占80·74%,而躯干部仅占2·46%。大多数着色芽生菌病的诊断依据其特征性组织相:硬壳小体。仅有78例真菌培养阳性。其中77例为裴氏外瓶霉、另1例为疣状瓶霉。

讨论:本病以男性与农业职业为主,与既往报道一致;女性患病率低,可能与雌激素可干扰这种双相真菌从霉菌相转为酵母相,从而降低其致病性有关;而损害部位在下肢多则系劳动中易受损又未做适当防护所致。其致病菌主要为裴氏外瓶霉,这点与在热带地区进行的其它流行病学分析一致。病例主要分布在Pará州的西部,是人口聚集区,因此可推断Pará州是亚马逊地区着色芽生菌病的重点,可能也是巴西的重点。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