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疾病库 >> 预防保健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七种隐患降低受孕能力
2015-12-24阅读:9756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在21世纪,不孕症将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病,成为危害职业女性的第三大疾病。不过,别惊慌,更不必病急乱投医,应理智地选一家正规的专业医院就诊。……

在21世纪,不孕症将仅次于肿瘤和心血管病,成为危害职业女性的第三大疾病。不过,别惊慌,更不必病急乱投医,应理智地选一家正规的专业医院就诊。

隐患1 人为终止妊娠

减分指数:30~50分。每一次流产,会让你的不孕概率增加3%~5%.

专家分析:流产容易造成子宫内膜损伤,使受精卵不易“扎根”。

此外,如果手术不当引起感染或术后不能很好休息,都容易导致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等问题,造成难孕。

应对策略:尽量减少无谓的人流痛苦,以免影响日后受孕计划的实施。

隐患2 生育年龄

减分指数:30分。30岁后,生育能力与年龄成反比。

专家分析:根据女性的生理特点,24~29岁是最佳的生育年龄。30岁起,生育能力的曲线便呈下降趋势,40岁以后明显衰落,一般认为,45岁以后妊娠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对女人而言,年龄对生育能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应对策略:提前规划,免得事后懊悔。

隐患3 妇科疾病

减分指数:50分。多种妇科疾病或生殖道感染继发的病变都能使受孕的可能性降低。

专家分析:除了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等病变外,如果避孕药服用不当,也会引起内分泌失调而造成不孕;还有些感染性的疾病,如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感染诱发的盆腔炎、阴道炎、子宫颈炎,可导致局部白细胞增多,影响精子的正常活动,给受孕造成困难。

应对策略:避孕药具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身体出现问题,应尽早就医解决。

隐患4 精神压力

减分指数:40分。急于求成或急功近利都会使原本唾手可得的事变得难上加难,使怀孕几率下降。

专家分析:受孕是个系统的过程,需要身体各器官共同协作。

体内的激素只有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你背负压力,使精神始终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大脑皮层就无法使激素正常分泌,抑制卵巢的正常排卵功能,从而使受孕成为一种奢望。

应对策略:别太紧张,顺其自然,更能如愿以偿。

隐患5 不良嗜好

减分指数:40~50分。抽烟、酗酒或熬夜,被称为受孕的“三减客”。

专家分析:女性吸烟严重影响性激素的分泌,而且容易造成行经的无规律;酗酒则可能导致月经不调、闭经,卵子生成变异以及停止排卵等;而经常性的熬夜,不仅降低体内免疫机能,还会影响体内荷尔蒙的分泌和卵子的质量。

应对策略:调整生活习惯,别让不良嗜好成为生育能力的杀手。

隐患6 滥用补品

减分指数:10~30分。盲目服用补品或药物,使受孕的可能性下降。

专家分析:有些保健品含有大量的雌激素,短期服用可能会感到精神愉悦、精力旺盛,但是如果长期服用,可能会导致内分泌紊乱,影响受孕。此外,不少女性会为美而热衷于减肥,其实如果女性体内的脂肪量低于维持正常月经周期的最小值,也会造成丧失生育能力的严重后果。

应对策略:注意健康饮食,不要盲目减肥、使用补品和药物。

隐患7 环境污染

减分指数:10~20分。有害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对受孕有一定影响。

专家分析:可以肯定的是,现代人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频繁接触化学物品、铅、麻醉剂或X光等化学污染、物理辐射以及饮食污染,人的生育功能都会受到一定的伤害。

应对策略:在准备怀孕前半年,应远离有害的环境。

孕育专家提醒您就医须知

1.选择医院不要盲目轻信小广告。

2.不孕不育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表现,只有查明原因、明确诊断后才能治疗。

3.患者可要求医生按确诊的病因,提供最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案。

4.如果是先天性的生育能力缺陷,靠服药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只能借助辅助疗法。

答疑:男性的精子会用完吗?陈慧琳双胞胎流产引发猜想处女初夜第一次破膜应注意生育“黄金期”是几岁?让最鲜活卵子与精子“相吻”盘点几大“不育行业”小心!鸳鸯浴可能洗出不育症避孕套竟然能治疗不孕不育?7件难堪事 影响男性生育能力如何培养优秀精子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