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感冒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伤风和感冒,伤风
2017-07-19阅读:9693 学员编辑 收藏
一、伤风和感冒的区别
二、防治伤风的食疗方法
三、如何预防伤风

伤风和感冒的区别

1、伤风和感冒的区别

热伤风,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与冬天的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是有区别的。风寒感冒主要是感受了风寒之邪,风热感冒是感受了风热之邪,春天发病者较多。暑湿感冒的特点就是因为夏季闷热,湿度比较大,“湿”产生的症状一个就是闷热的感觉,另外如果发烧伴有头疼,病人就会感觉昏昏沉沉,中医术语称之为“头重如裹”,意思是感觉头很重,就像是裹着一个重物似的。在这个时候大家都比较贪凉,比如吹空调、电扇等,感受了风寒之邪。

从症状上来说,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的症状都有鼻塞、流涕、发烧。区别在于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多发生在春秋冬季,主要症状是发热轻、恶寒重。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热伤风。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主要症状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并不退热。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就会不好,而且还有一定副作用。

伤风和感冒的区别

2、伤风是什么

感冒分为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普通感冒,是一种轻微的上呼吸道(鼻及喉部)病毒性感染。广义上还包括流行性感冒,一般比普通感冒更严重,额外的症状包括发热、冷颤及肌肉酸痛,全身性症状较明显。

3、伤风的症状体征

潜伏期1~3天不等,随病毒而异,肠道病毒最短,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较长。起病突然。大多先有鼻和喉部灼热感,随后出现鼻塞、打喷嚏、流涕、全身不适和肌肉酸痛。症状在48h达高峰(病毒脱壳),急性鼻咽炎通常不发热或仅有低热,尤其是鼻病毒或冠状病毒感染时。可有眼结膜充血、流泪、畏光、眼睑肿胀、咽喉黏膜水肿。咽喉和气管炎出现与否因人和因病毒而异。鼻腔分泌物初始为大量水样清涕,以后变为黏液性或脓性。黏脓性分泌物不一定表示继发细菌感染。咳嗽通常不剧烈,持续时间可长达2周。脓性痰或严重的下呼吸道症状提示鼻病毒以外的病毒合并或继发细菌性感染。

防治伤风的食疗方法

1、清暑祛湿茶:鲜扁豆花、鲜荷叶、鲜玫瑰花各20克。先将荷叶切成细丝,与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内,加水500毫升,煎成浓汁,加适量冰糖,代茶饮用。

2、藿香叶粥:鲜藿香叶20克,煎汤加白糖,每天服3至4次。或先用粳米100克煮粥,加藿香汁煮沸,即成藿香粥,适量服用。

3、西瓜汁:将西瓜去子取瓤,纱布绞汁,代茶频服。

伤风和感冒的区别

4、冰糖西瓜翠:黑木耳10克,西瓜翠衣50克,冰糖20克,橘瓣数个,樱桃数个。将冰糖打碎与洗净泡胀之黑木耳放入碗内,置笼上蒸5分钟,待取出冷却后加入西瓜翠衣、橘瓣、樱桃,搅拌均匀后放入冰箱,备服。

5、三花汤:白菊花15克,金银花20克,白扁豆花15克。三味放搪瓷容器内,加水煎汤代茶饮之。

6、三汁饮:柠檬汁、葡萄汁、鲜橘汁。三汁等量,加温开水等量,放凉饮用。

7、绿豆稀粥:绿豆20克,粳米30克。先将绿豆煮沸,待稍软后加入粳米,再煮至米熟为度,加适量冰糖食用。

如何预防伤风

1、提高身体抵抗力是预防疾病的关键。平时要注意多休息,劳逸适度,生活要有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夏天可选择游泳、散步等运动方式;避免急躁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避免骤然进入室温较低的空调房内。其实,在大量出汗后,人体对风寒的抵御能力大大减弱,如果此时感受寒冷的刺激,便容易患上风寒型感冒。

3、饮食方面也要特别注意。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会消耗大量的水分,一定要多喝水,最好是淡盐水;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与蔬菜,避免油腻辛辣和生冷食品;家中常煮绿豆粥、莲子百合粥来防暑降温。

伤风和感冒的区别

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勤洗澡,少到人群拥挤的地方去。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另外,中午日晒较强、气温较高的时候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出门应打伞,以免受暑热而招惹风热型感冒。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