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食材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紫红糯米的吃法,哪些人不能吃紫红糯米,紫...
2016-10-18阅读:9266 学员编辑 收藏
一、紫红糯米的简介
二、紫红糯米的食用处理方法
三、紫红糯米的吃法(做法)大全
四、哪些人不能吃紫红糯米、紫红糯米的注意事项
1. 哪些人不能吃紫红糯米
2. 紫红糯米的适用人群
3. 紫红糯米的食用禁忌

紫红糯米的简介

1、简介

紫糯米,又称黑糯米、血糯米,栽培历史悠久。据《定番州志》记载,从宋代起即为历代地方官府向皇帝进贡的“贡米”,是御餐中的珍品。当地农民传说,这是宋代的一位苗王,名叫黑阳大帝,是他首先发现的。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都要打黑糯米粑以示祭祀,这一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黑糯米以其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被誉为“黑珍珠”。中医理论上,“有黑入肾,肾强则青春焕发,精力充沛”之说;民间则视为具有滋补健身和药用功效。根据贵州农学院对十七个黑糯米品种和五个白糯米品种进行分析化验对比的结果,黑糯米比白糯米的蛋白质、赖氨酸和核黄素含量都高。黑糯米粗蛋白含量在百分之八点八至十四点一五,平均为百分之十一点四八,而白糯米仅为百分之七点五三至十一点一八,平均为百分之九点五二;黑糯米赖氨酸含量在百分之零点三二至一点五二,平均为百分之零点四一,而白糯米仅百分之零点二八至零点三七,乎均为百分之零点三二;黑糯米每百克含核黄素在零点一二至零点三一毫克,平均为零点一九毫克,而白糯米仅为零点零八至零点一五毫克,平均为零点一毫克。根据民食习惯,黑糯米以糙米进食,白糯米以精白米进食。因此,一般地说来,黑糯米的营养价值比白糯米高得多。产妇食用黑糯米较之白糯米有助于滋补产后造成的身体虚弱,有利于增加乳汁,哺乳婴儿。黑糯米不仅对产妇有良好的滋补作用,而且对于慢性病患者、恢复期病人和体虚者,都是一种很好的营养滋补品。

2、图片

紫红糯米的吃法_哪些人不能吃紫红糯米紫红糯米的吃法_哪些人不能吃紫红糯米紫红糯米的吃法_哪些人不能吃紫红糯米

紫红糯米的食用处理方法

紫米直接食用容易因其粘性导致肠胃消化不良,若加入莲子、麦片或与白米以3:1的比例一起混煮,就可以避免肠胃问题。

紫红糯米的吃法(做法)大全

1、煎蛋糯米卷(营养早餐)

主料:生糯米、鸡蛋2个。

配料:猪油、白糖、熟花生碎、熟芝麻。

装饰:鱼子酱(可选)、薄荷。

做法:

1.1、生糯米半碗,洗净,加水入蒸锅蒸熟。根据糯米饭的量,拌入适量熟猪油(增香)和白糖(增加甜味)。

1.2、鸡蛋三个磕入碗中,加入一小勺干淀粉、一勺清水,用筷子搅打均匀。平底锅(不粘锅最好)用纸沾油抹一下,烧热后淋入适量蛋液,离火转动锅子,让蛋液均匀铺满底部,再放到火上,1分钟左右蛋皮就好了,翻不翻面影响不大,随意。

1.3、铺一张保鲜膜,先放蛋皮,再均匀铺上拌好的糯米饭(边缘不要铺),可以借助寿司帘帮助卷,轻轻卷,卷紧。注意不要把蛋皮卷烂了。

1.4、用锋利的刀子切成小段。

1.5、摆盘,撒上熟芝麻和花生碎,再用鱼子酱和薄荷装饰一下,OK!

2、红糖黑糯米粥

原料:黑糯米200克,水1500克。

做法:

2.1、将黑糯米洗净后,加入水浸泡过夜。

2.2、将黑糯米连同浸泡的水,倒入压力锅中压熟。

2.3、可以加入莲子,花生,大枣,桂圆,红豆,根据口味调整。

哪些人不能吃紫红糯米、紫红糯米的注意事项

1、哪些人不能吃紫红糯米

1.1、凡湿热痰火偏盛之人忌食;发热、咳嗽痰黄、黄疸、腹胀之人忌食。

1.2、糖尿病患者不食或少食;由于糯米极柔黏,难以消化,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老人、小孩或病人更宜慎用。

2、紫红糯米的适用人群

2.1、适宜体虚自汗、盗汗、多汗、血虚、头晕眼花、脾虚腹泻之人食用。

2.2、适宜肺结核、神经衰弱、病后产后之人食用。

3、紫红糯米的食用禁忌

禁与糯米搭配食材:苹果【不易消化】、莲子【影响钙离子的吸收】、鸡肉【身体不适】。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