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属
豆科,黄耆属。
2、产地
产自东北、华北及西北。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原苏联有分布。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3、别名
黄耆、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
4、简介
北芪,即黄芪,又名黄耆、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因盛产于我国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北芪特指产地东北的黄芪,仅此而已,所谓道地药材,药味和药性要优于普通黄芪。黄芪是中药名,而北黄芪或者北芪只能说属于处方名。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常用中药之一,北芪为膜荚黄芪的根。
北芪为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5、图片
北芪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北芪用于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官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
1、益气固表
生用北芪,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脱毒、生肌的功效,适用于自汗、盗汗、血痹、浮肿、痈疽不溃或溃久不敛等症。
2、补气养血
蜜炙北芪有补气、养血、益中功效,适用于内伤劳倦、脾虚泄泻、气虚、血虚、气衰等症。
3、降血压
现代医学证明,北芪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压、保护心脏、双向调节血糖、抗自由基损伤、抗衰老、抗缺氧、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力作用,可用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症。北芪还能扩张血管,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和营养状况,故对慢性溃疡久不愈合者有效。其还能消除肾炎患者的蛋白尿,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原减少。
一年四季均可食用,秋冬季食用较为滋补。
北芪背时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地硬而韧,不易折断。质量以根条粗长、菊花心鲜明、空洞小、破皮少者为佳。红芪以皮色红润、根条均匀、坚实、粉性足者为佳。规格一般按粗细、长短分为三个等级。
腹胀、风热咳嗽、感冒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以及阴虚阳亢者忌食北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