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蛋黄到底好不好呢
蛋黄的主要成分,是17.5%的蛋白质,32.5%的脂肪,还有大约48.0%的水和2%的矿物质,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微量成分。
除了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有益健康的卵磷脂以外,蛋黄里面还含有意想不到的健康成分——那就是叶黄素和玉米黄素。
很多人不敢吃蛋黄,是因为蛋黄中含有相当多的胆固醇。对于中老年人和高血脂症患者来说,每天从食物中摄入的胆固醇应当控制在300毫克以内。而一个鸡蛋,便可得到二百多毫克的胆固醇,给其他动物性食品留下的空间就不太大了,只能再吃100克鸡肉或里脊肉。
除了真正需要控制血胆固醇的中老年人,很多年轻女性也把胆固醇和肥胖等问题联系起来,不敢食用蛋黄,让宝贵的营养素白白浪费。
其实,含有胆固醇的食品不一定脂肪含量高,胆固醇也不会给人体带来过多的能量,和肥胖并无关系。如果不吃蛋黄的话,又何必要吃鸡蛋呢?
2、宝宝多大可以吃蛋黄
一般情况下,宝宝7个月后就可以开始添加蛋黄,但要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食用量。
鸡蛋洗净后煮熟,剥壳去蛋白,取1/4蛋黄加开水少许,用勺调匀成糊糊状,不可太稀或太稠,成半流状,用小勺喂食,然后观察宝宝的反应,只要孩子肠胃适应,不腹泻、不呕吐,可以在3-5天后逐渐增加蛋黄量。
婴儿期宝宝每天1个蛋黄即可,如果其他辅食添加不顺利,可以适当地多吃一些,但每天最多不宜超过2个。
此外,鸡蛋煮熟后要立即将蛋黄剥离出来,不要等鸡蛋凉透了再分离,以免蛋清中的“类卵黏蛋白”进入蛋黄。如果不是过敏体质,宝宝1岁以后可以吃全蛋。
3、宝宝吃蛋黄的好处
鸡蛋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优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还能提供一定数量的脂肪、维生素A和矿物质。 经常吃鸡蛋对人体有五大好处: 健脑益智、保护肝脏 、防治动脉硬化、预防癌症、延缓衰老。
对于长身体、快速发育时期的孩子,鸡蛋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食品,不仅有利于孩子智力发育,还可以给肝脏提供很好的保证、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1、鸡蛋羹不宜作为主食
妈妈在喂宝宝鸡蛋羹时最好添加一些其它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粉或是粥等同时服用,就会大大的增加鸡蛋的利用率。
2、鸡蛋未煮熟不宜吃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用热水冲鸡蛋吃,但是开水的温度还不足以烫死鸡蛋中附着的细菌的寄生卵,给孩子食用易引起腹泻。
3、煎炸鸡蛋不宜吃
鸡蛋在煎或炸时,整个鸡蛋会被油给包裹住,过高的油温也会使得鸡蛋中的部分蛋白焦糊,使得鸡蛋中的氨基酸受到破坏,失去一定的营养价值。
4、发热宝宝不宜吃
宝宝在吃食鸡蛋后会产生更多的热量,使得本在发热的宝宝机体热量增加,不利于宝宝恢复健康。
5、幼儿鸡蛋不宜吃太多
有很多家长都以为鸡蛋营养丰富,给孩子吃越多越好。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鸡蛋吃多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造成宝宝的维生素缺乏,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
6、6个月前不宜吃蛋黄
因为蛋黄中的铁很难被吸收,吸收率远低于瘦肉和动物的肝脏,而且蛋黄也是导致宝宝过敏的食物之一。
1、鸡蛋不能与茶同食,会影响对蛋白质的吸收,会导致消化不良;
2、鸡蛋不能和豆浆同食,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率;
3、鸡蛋不能与柿子同食,会导致拉肚子,食物中毒;
4、吃消炎药的时候不能吃鸡蛋,会加重炎症发作;
5、吃鸡蛋后不能吃鹅肉、兔子肉,会刺激肠胃,导致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