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属
白姑鱼属。
2、产地
全国各地。
3、别名
白姑鱼。
4、简介
白姑鱼(拉丁学名:Argyrosomus argentatus Houttuyn)为石首鱼科白姑鱼属的鱼类。俗名:白米鱼、鰃仔鱼、白梅、白姑子、沙卫口。白姑鱼口前位,斜形。上颌外行与下颌内行牙较大。无须。颏部有3对小孔。鳃孔大。头体蒙栉鳞,背,臀鳍有一行鳞鞘。二背鳍间有一深凹。第二臀鳍棘约等于眼径。胸鳍侧位。腹鳍胸位。尾鳍短楔状。背侧淡灰,下侧银白。第一背鳍黄灰。后背鳍有一白纵纹,偶鳍淡黄,尾鳍灰黄。为中下层海鱼。生殖期聚群向近岸洄游,是无毒、经济型食用鱼。白姑鱼主要栖息于水深40公尺内之砂泥底海域,产卵季来临时有集结洄游之习性,以小型鱼类、甲壳类等为食。其肉厚而细嫩,食用方法以红烧、清炖为主,也可加工制成干白姑鱼是出口品种。白姑鱼主要分布于属热带、亚热带、暖温带的西北太平洋区,包括中国南海、东海及黄海南部。
白姑鱼的营养价值
有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之功效。主治浮肿、乳汁不通、胎气不长等症。发物。
吃白姑鱼的好处
利尿消肿、益气健脾、通脉下乳、养胃健胃、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活血止痛。
随时。
1、观鱼形。污染重的鱼,形态异常,有的头大尾小,脊椎弯曲甚至出现畸形,还有的表皮发黄、尾部发青。
2、看鱼眼。饱满凸出、角膜透明清亮的是新鲜鱼;眼球不凸出,眼角膜起皱或眼内有淤血的则不新鲜。饮食常识3、嗅鱼鳃。新鲜鱼的鳃丝呈鲜红色,黏液透明,具有海水鱼的咸腥味或淡水鱼的土腥味;不新鲜鱼的鳃色变暗呈灰红或灰紫色,黏液腥臭。
4、摸鱼体。新鲜鱼的表面有透明黏液,鳞片有光泽且与鱼体贴附紧密,不易脱落;不新鲜鱼表面的黏液多不透明,鳞片光泽度差且较易脱落。
5、掐鱼肉。新鲜鱼肉坚实有弹性,指压后凹陷立即消失,无异味;不新鲜鱼肉稍呈松散,指压后凹陷消失得较慢,稍有腥臭味。
6、看鱼腹。新鲜鱼的腹部不膨胀,肛孔呈白色、凹陷;不新鲜的鱼肛孔稍凸出。
一般没有特殊副作用。胃炎,痢疾,肠炎,消化性溃疡,呼吸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神经性疾病不适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