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发热期常见发热、咳嗽、流涕、厌食或者腹泻等症状,应该给患儿多喝水,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切忌食鱼、肉、虾、鸡等食物,其中最忌油炸粗糙食品以及海腥发物,因为该类食物多为厚味,最易生湿化热,损伤胃肠,使病情加重。重者则引起高热神昏、抽搐而影响疾病的顺愈。又因本病为热病,还应忌食辛辣香燥食物,以免动火劫津,加重病情。
麻疹初中期禁用收敛之品,禁食山楂、大量食醋等,以免影响疹毒的透发。
后期禁用热性伤阴之品,如桂圆、生姜、大蒜、胡椒、韭菜、大葱、辣椒、芥末、荔枝、羊肉、狗肉等。
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每天早晚开窗通风半小时,避免风口对着宝宝。
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及时用药。
要减少来探望宝宝的人数,这样可以避免他人将病菌再次传染给宝宝而加重肺炎。
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每天可以给宝宝沐浴或者檫身,注意水温和保暖,避免感冒。及时修剪宝宝的指甲,避免宝宝把脸抓破。如果你觉得宝宝小不好剪,也可以用纱布将宝宝的手包起来。
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直径约100~250nm,衣壳外有囊膜,囊膜有血凝素(HL),有溶血作用。麻疹病毒有6种结构蛋白;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内,可在鼻分泌物、血和尿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麻疹的高发人群
国内研究表明,18岁以上成年人总体上抗体的阳性率维持95%以上,但具有保护力的抗体仅为一半水平。本市近年健康人群血清学监测结果显示:30—34岁组成年人阳性率最低,只有78.89%,且为本市麻疹发病的主要人群,也是新生儿家庭感染新生儿的主要传染来源。2014年,本市麻疹发病率达到近25年来最高水平,其中成人和8月龄以内婴幼儿麻疹占全部病例的92%。
麻疹的危害
感染麻疹之后,有将近两周的潜伏期,会出现发热,体温达39~40℃,并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眼结膜炎等症状。发热三四天后会出现红色斑丘状皮疹,从耳后、头面部,向全身扩散。皮疹出齐后,依出疹顺序逐渐隐退,色变暗,有色素沉着及糠皮样脱屑,持续5-6天后逐渐消退。疹退同时体温也下降到正常,病情自愈。
麻疹的整个病程大约十天,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的,主要是麻疹后产生的并发症。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中耳炎、脑炎,其中以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引起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儿童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