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应避免过度日晒、从事放射工作要注意防护,避免接触砷剂及焦油物质,对于慢性溃疡和皮肤癌前期病变要定期检查。
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又名表皮癌,是发生于表皮或附属器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癌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角化。多见于有鳞状上皮覆盖的部位,如皮肤、口腔、唇、食管、子宫颈、阴道等处。此外,有些部位如支气管、膀胱、肾盂等处虽无鳞状上皮覆盖,但可通过鳞状上皮化生而形成鳞状细胞癌。
检查:
肉眼观察:形态多不规则,质地较硬,无包膜,与周围组织无界限;剖面实质性,呈灰白色,中心常有坏死区。
镜检:肿瘤细胞的形态及结构与其他地位的鳞状细胞癌相同。中、高分化者可见细胞间桥及角化珠;低分化角化不明显,无粘液细胞,亦无腺管样结构。
组织病理检查肿瘤由不规则表皮细胞团块构成,向真皮增生。瘤团由不同比例的正常鳞状细胞和非典型(间变)鳞状细胞构成。非典型鳞状细胞大小和形状不一,核增生,染色深,出现非典型性核丝分裂,细胞间桥消失,出现个别细胞角化不良和角珠形成(瘤细胞作同心圆排列,自周围逐渐向中心处不完全或完全角化)。肿瘤恶性程度愈高则细胞分化程度越低,角珠形成愈少,细胞间桥愈少,真皮内炎症反应较轻,反之则细胞分化较高,细胞间桥存在,角珠较多,真皮炎症反应重。
诊断:
1、组织病理
真皮内可见突破基膜呈浸润性生长的鳞状细胞团块,鳞状细胞分化程度不一,持续不典型或异形鳞状细胞,根据不典型细胞的比例,病理上可将鳞癌分为四级。
2、鉴别诊断
主要与角化棘皮瘤鉴别,后者生长迅速,损害中央为充满角质的火山口样。不易破溃,组织病理可鉴别。
本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50~60岁为发病高峰,40岁以下较少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头皮、面、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少数为非暴露部位,多继发于上述原有皮疹的基础上,很少发生于正常皮肤。
随着肿瘤的发展,可能并发软骨、肌肉、骨骼等部位损害,并可转移至淋巴结。
1、感染溃疡是鳞状细胞癌的主要临床特征,癌前常有慢性溃疡并感染,亦可在癌后并发感染。感染时,坏死组织分解产生恶臭。
2、骨髓炎或骨膜炎鳞状细胞癌向深部浸润时,可累及下方深部的骨骼组织,发生骨髓炎或骨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