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选购新鲜的海、水产品(鱼片、冰虾、牡蛎、蛤、蚶等,半生食螺、贝类),不食用腐败变质、感官异常等不新鲜的海、水产品。
2、海、水产品与畜禽肉、蔬菜要分池清洗,用专用容器盛装,严防食物交叉污染。
3、食物要煮熟煮透,其中心温度必须达70度以上。
4、烹调后未立即食用的食品,要注意清洁卫生,防止苍蝇叮爬污染。
5、食用隔餐、隔夜食品前,要重新加热煮透,其中心温度必须达70度以上,未经充分加热的食品不能食用。
6、不吃生的、半生的(开水焯不足4分钟)和腌制的海、水产品。
7、不喝生水,只饮用安全卫生的水或煮沸、加氯消毒过的水。
8、人秋后蜂蜜吃前先熬熟,不吃生蜂蜜。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七月勿食生蜜,令人暴下霍乱。”
霍乱的传染性很强,一旦发现感染霍乱,无论是轻型还是带菌者,均应隔离治疗。另外,病人和带菌者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采样、家里疫点的消毒等工作。
只要及早发现,及时补充水分,合理使用抗生素,霍乱完全可以治愈。轻度脱水病人,以口服补液为主。中、重型脱水病人,须立即进行静脉输液抢救,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常用的抗生素为氟哌酸、环丙沙星等。
预防霍乱可坚持“五要五不要”
五要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各种食品要煮熟
3、隔餐食物要热透
4、生熟食品要分开
5、出现症状要就诊
五不要
1、生水未煮不要喝
2、无牌餐饮不光顾
3、腐烂食品不要吃
4、暴饮暴食不可取
5、未消毒(霍乱污染)物品不要碰
是由霍乱弧菌所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是亚洲、非洲大部分地区腹泻的重要原因,属国际检疫传染病。在我国属于甲类传染病。典型患者由于剧烈的腹泻和呕吐,可引起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导致外周循环衰竭和急性肾衰竭。一般以轻症多见,带菌者亦较多,但重症及典型患者治疗不及时可致死亡。
本病潜伏期短者数小时,长者3~6天,一般为1~3天。古典生物型和O139群霍乱弧菌引起的疾病,症状较严重;埃尔托生物型霍乱弧菌引起的症状轻者多,无症状的病原携带者亦较多。典型患者多突然发病。少数患者发病前1~2天可有头昏、乏力或轻度腹泻等症状。
易感人群
人们不分种族、性别和年龄,对霍乱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再感染的可能性也存在。1963年孟加拉的报告,每年再感染率为0. 22%,两次感染的间隔为1. 5~60个月,说明病后免疫力持续时间短暂。原有的霍乱菌苗(每ml中含小川型和稻叶型各40亿个死菌的菌苗)只能引起抗菌抗体而并不产生抗毒素抗体,因而免疫效果不够理想,新的人工免疫制剂正在不断的研制。
人受染后,隐性感染者比例较大。在显性感染者中,以轻型病例为多,这一情况在埃尔托型霍乱尤为明显。本病的潜伏期可由数小时至5日,以1~2日为最常见。多数患者起病急骤,无明显前驱症状。病程一般可分为三期:
1、 泻吐期多以突然腹泻开始,继而呕吐。一般无明显腹痛,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2000~4000ml,严重者8000ml以上,初为黄水样,不久转为米泔水水样便,少数患者有血性水样便或柏油样便,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和边疆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水样,米泔样。呕吐多不伴有恶心,喷射样,其内容物与大便性状相似。约15%的患者腹泻时不伴有呕吐。由于严重泻吐引起体液与电解质的大量丢失,出现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搏微弱,血红蛋白及血浆比重显着增高,尿量减少甚至无尿。机体内有机酸及氮素产物排泄受障碍,患者往往出现酸中毒及尿毒症的初期症状。血液中钠钾等电解质大量丢失,患者出现全身性电解质紊乱。缺钠可引起肉痉挛,特别以腓肠肌和腹直肌为最常见。缺钾可引起低钾综合征,如全身肌肉张力减退、肌腱反射消失、鼓肠、心动过速、心律不齐等。由于碳酸氢根离子的大量丢失,可出现代谢性酸中毒,严重者神志不清,血压下降。
2、脱水虚脱期,患者的外观表现非常明显,严重者眼窝深陷,声音嘶哑,皮肤干燥皱缩,弹性消失,腹下陷呈舟状,唇舌干燥,口渴欲饮,四肢冰凉,体温常降至正常以下,肌肉痉挛或抽搐。患者生命垂危,但若能及时妥善地抢救,仍可转危为安,逐步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