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原则:
改善饮食结构,出院后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的食物,以利于排便通畅。增加膳食中食物纤维的含量,平均每日供应6.8g。食物纤维不会被机体吸收,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刺激肠蠕动,有助于恢复肠道功能,加强排便的规律性,有效地改善肛门失禁状况。
饮食适宜:
1.1、宜吃高钙质的食物。
1.2、宜吃植物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
1.3、宜吃维生素B含量高的食物。
饮食禁忌:
1.1、忌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1.2、忌吃碳酸含量高的食物。
1.3、忌吃碳酸高的食物。
2.1、一次性尿垫是较早用于肛门失禁病人的护理用品。它可缩小潮湿污染的范围,降低皮肤的受损程度,但不能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2.2、用聚氨基甲酸酯海绵制成的肛门控制塞,将其留置于肛直肠交界处,遇水膨胀后可截留住粪便。
2.3、用22号粗肛管插入乙状结肠中部18~22cm,肛门周围不固定,另一端装上塑料袋,根据排便的量随时更换塑料袋。
2.4、对肛门失禁病人采用丹碧丝肛门塞入,其优点:
2.4.1、感觉舒适无异味。
2.4.2、卫生方便容易操作。
2.4.3、任意体位不会滑脱。缺点是:排气不畅,费用较高;4.4、用自制气囊肛管护理肛门失禁病人。
大便失禁即肛门失禁,是指粪便及气体不能随意控制,不自主地流出肛门外,为排便功能紊乱的一种症状。大便失禁的发病率不高,但非罕见。虽不直接威胁生命,但造成患者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严重地干扰正常生活和工作。
高发人群:老年人、局部外伤患者、危重病人及瘫痪卧床病人。
危害:大便失禁易造成多种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会阴部、骶尾部皮肤炎症及压力性溃疡(压疮)。由于粪便的刺激,使会阴部皮肤经常处于潮湿和代谢产物的侵蚀状态,易发生皮肤红肿、溃烂,皮肤破溃感染可深及肌层或破溃延伸至阴囊、阴唇、腹股沟等;污染尿道口、阴道口引起逆行感染,不仅加重了病人的痛苦,亦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由于会阴经常受到粪水刺激,肛周皮肤可发生糜烂、瘙痒,溃疡及疼痛等,少数病人为使大便减少而节制饮食,出现消瘦,体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