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癫痫药物
1.1、卡马西平
常为首选,起始剂量为0.1g,口服,3次/d;常用剂量0.6g/d,最大剂量为1.0g,/d;疼痛停止后逐渐减量,采用最小有效维持0.6—0.8g/d,有效率约70%,孕妇忌用;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口干、恶心、消化不良、行走不稳等,但多于数日后消失;偶出现皮疹、白细胞减少,需停药;曾有发生共济失调、复视、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能障碍等报道,需立即停药。
1.2、苯妥英钠
0.1g口服,3次/d,如无效可每日增加0.05g,数日后加至0.6g/d;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单药治疗无效者两药合用可能有效。③氯硝西泮。6—8mg/d口服,40%~50%的病例能完全控制,25%明显缓解;不良反应有嗜睡和步态不稳,老年患者偶见短暂性精神错乱,停药后消失;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无效时可试用。
2、巴氯芬
起始剂量5mg,口服,3次/d,常用剂量30~40mg/d,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和嗜睡等,约30%的病例不能耐受不良反应。
3、维生素B12
国外文献报道大剂量维生素B12可能缓解疼痛,机制不清。剂量为1000~2000μg,肌内注射,每周2—3次,连用4—8周为一疗程。通常无不良反应,偶有一过性头晕,全身瘙痒和复视等。
4、匹莫齐特
文献报告匹莫齐特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卡马西平。剂量为第1—4天,4mg/d,第5~9天,6mg/d,第10~14天,8mg/d,第14天以后,12mg/d,均分为2次服。约83.3%的病例可出现手颤、记忆力减退、睡眠中肢体抖动等不良反应。多见于用药后4~6周,通常不需终止治疗。
三叉神经痛的偏方一
组成:生甘草7克,橘红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13克,竹茹13克,厚朴13克,川芎12克,全虫12克。痛甚者加石决明25克(先下),菊花5克,地龙12克,痰多加南星13克,紫菀12克。
适用:适用于痰火上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三叉神经痛的偏方二
组成:川芎12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羌活12克,白芷12克,薄荷7克(后下),甘草7克,细辛3.5克,全蝎12克,蜈蚣3条。
适用:适用于风寒袭络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三叉神经痛的偏方三
组成:赤芍13克,川芎16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老葱白三节,麝香0.1克(冲服),细辛3.5克,防风12克,全蝎7克,僵蚕13克,天麻12克。痛剧烈罂粟壳7克。
适用:适用于气滞血瘀的三叉神经痛患者。
1、一般护理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鼓励病人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保证充分休息,以利于减轻疼痛。关心、体谅、安慰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了解疾病过程、治疗及预后,以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在疾病过程中发现病人有不正确的应对方式时,及时、巧妙的给予纠正。
2、对症护理
告知病人洗脸、刷牙、剃须、咀嚼时动作要轻柔,吃软食、小口咽,以防止疼痛发作;鼓励病人适当参加娱乐活动(如看电视、听轻音乐、跳交谊舞等),进行指导式想象、气功疗法,以利于病人松弛身心、转移注意力、提高痛阈而减轻疼痛。
3、用药护理
嘱病人按医嘱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卡马西平,逐渐增量,疼痛控制后逐渐减量,以预防或减轻药物副作用。用药过程中加强观察眩晕、嗜睡、恶心、步态不稳、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轻者多在数日后消失,重者应告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4、积极治疗原发病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往往患有鼻炎及副鼻窦炎、牙齿及口腔病变等其他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早治愈原发病才能预防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5、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树立治疗疾病的信心,拥有战胜疾病的决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情舒畅,尽量避免冲动、发怒或情绪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