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生素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药物,新一代含氟喹诺酮类衍生物的产生,使其药理活性明显拓宽,对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假单孢铜绿杆菌具有强大抗菌活性。此类抗生素具有组织浓度高,最低抑菌浓度(mIC)低等特点,临床已用于治疗院内呼吸道感染及重症监护室中的感染。
尽管目前公认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对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菌有效,但不作为首选,仅用于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以及对多种药物过敏的呼吸道感染病人,其主要原因是喹诺酮对肺炎链球菌mIC较高。在欧洲与北美主要用于治疗轻症的社区性下呼吸道感染。
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
其他新一代喹诺酮类药物如氟罗沙星、罗米沙星及司巴沙星等对肺炎球菌有较高活性,比环丙沙星等对肺炎球菌有较高活性,比环丙沙星的药效高4~8倍。多数喹诺酮类药物通过主动转运机制进行分布,在支气管黏膜中浓度比血液中高2倍,在肺泡上皮中比血液中高2~3倍,在肺泡巨噬细胞中高达9~15倍。
司巴沙星在肺组织不同部位的药物浓度均明显高于血液中。因此临床上已用于治疗耐药结核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以及支原体、衣原体所致的不典型肺炎。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呼吸道感染中应用最广泛。主要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霉素类、单酰胺类、碳青霉烯类等。新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过去一些抗生素比较,药代动力学较好,对细菌水解酶如β-内酰胺酶相对稳定,治疗各种革兰阴性和阳性需氧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有效。
内酰胺酶抑制剂如棒酸、舒巴坦等很少单独应用,与药代动力学较好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能明显增加其抗菌活性,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阿莫西林与替卡西林联合棒酸的复合制剂奥格门丁和特美汀已开始应用于临床。
肺脾两虚治则: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主方:玉屏风散合生脉散加减。
加减:汗多,加橹豆衣10克、碧桃干10克;纳呆食少,加山药10克、扁豆10克;大便稀薄,加煨葛根10克、炮姜炭10克;余邪未清,时有咳痰,加川贝母10克、黄芩10克、板蓝根15克。
主方分析:玉屏风散为益气团表止汗要方,方中黄芪补气固表,白术益气健脾。防风走表而祛风邪。
生脉散为益气养阴敛汗之方,方中人参补益元气,麦冬养阴,五味子收敛耗散之肺气,还能敛阴止汗。
1、保证足够休息,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不吸烟,不喝酒。
2、多吃含维生素B、C的食物,服用多元维生素产品,增加机体免疫能力,有利于机体免疫力恢复,促使免疫系统抵抗病原体的能力,从而减少感冒的发生。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坚持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