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性微温,味甘、辛,具有解表发汗、宽胸利膈、顺气安胎之功。《本草纲目》言其可“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适用于妊娠期风寒感冒及脾胃气滞所致的胎动不安、胸胁胀满、恶心呕吐等症,常与陈皮、砂仁等配伍。临床观察发现,苏梗安胎效果优于苏叶。
黄芩:性寒,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除热安胎之功,适用于怀胎蕴热之胎动不安,常与白术、当归等配伍。也可治疗妊娠期湿热泻痢、黄疸及肺热咳嗽、高热、热毒炽盛之出血、疮疡肿毒等。
桑寄生:性平,味甘,有祛风湿、益肝肾、强筋骨、固冲任、安胎之功,多用于肝肾精血亏虚之胎动不安、胎漏下血。常与阿胶、川续断、菟丝子等同用。
砂仁:性温,味辛,能化湿行气、温中止呕、止泻、安胎。适用于妊娠初期胃气上逆所致之胸闷呕吐、胎动不安等,常炒熟研末单用或配苏叶、藿香、黄芩、白术、当归等使用。
白术:性温,味甘,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和中安胎之功。《珍珠囊》言其“除湿益气,和中补阳,消痰逐水,生津止渴,止泻痢、消足胫湿肿……得枳实消痞满,佐黄芩安胎清热”,适用于脾虚气弱之胎动不安,可配陈皮、茯苓、党参、生姜等使用。还广泛用于怀胎蕴热(配黄芩、栀子、白芍等)及血虚(配当归、白芍、生地等)、肾虚(配桑寄生、续断、山药、山萸肉等)所致的胎动不安。
尚不明确。
孕妇不宜久坐久卧,要增加诸如散步,揉腹,转腰等轻柔的活动。
胎位不正在许多孕妇怀孕期间都曾经出现过,但绝大部分人到了妊娠末期都能够自行纠正,准妈妈大可不必为此焦虑。
忌寒凉性及胀气性食品,如:西瓜,山芋,豆类,奶类等。
大便要畅通,最好每日大便。
事实上,由以上胎位不正的造成因素可以知道,胎位不正可以说是无法预防的。不过,或许可以经由一些方法来矫正胎位。我们最常建议尝试的就是在七八个月之后,在家中施行膝胸卧式运动,经常做可以帮助胎位早日转正。方法是:
1、在床上,采跪伏姿势,两手贴住床面,脸侧贴床面,双腿分开与肩同宽。
2、胸与肩尽量贴近床面。
3、双膝弯曲,大腿与地面垂直。
4、维持此姿势约2分钟,慢慢适应后可逐渐增加至5分钟,10分钟,每日做两至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