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非激素性抗炎药物
这类药物通常称“一线”药物。消炎痛(孕妇、溃疡病、精神病人禁用。);阿司匹林;炎痛喜康;布洛芬;萘普生;氟灭酸。“一线”药物不主张联合使用,应用某一种药物3周仍无效者,可更换另一种药。经半年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应用“二线”药物。
2、缓解性药物
这类药物又称“二线”药物。其共同特点是作用慢,可影响疾病的免疫反应病理过程。
金盐:可改善体液和细胞免疫,减少骨质的侵蚀、破坏,抑制滑膜炎症。包括硫代苹果酸金钠和醋硫葡金。
青霉胺:可使巨球蛋白的二硫键断裂,而发生解聚,降低RF水平,副作用有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等。
氯喹及其衍生物:有心肌病,角膜病变,视网膜病变者慎用。为减少副作用,每年只用10个月。
左旋咪唑:作用类似青霉胺。可中度改善类风湿症状,能增强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与一线药物联合应用,疗效较好。
偏方疗法对风湿性关节炎止痛消炎可用下列偏方:将葱头、生姜,碾泥绞汁,加入煮开的上好醋中熬成膏状,摊在布上,敷于关节痛处;干红辣椒40克、花椒30克,加水3000毫升煮沸几分钟:取出辣椒,去籽,再将辣椒皮摊于3~4层纱布上贴于关节痛处,然后将辣椒、花椒水加热至沸直熏关节痛处,每次30~40分钟,可连续1周反复使用,每次用时加热,但用于贴痛处的辣椒需每次更换新品。此两方,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显效。此外,用花椒、葱根、蒜瓣各适量煎煮浓汤,热洗关节,对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痛,均有止痛、消肿、活血作用。
1、避免风寒湿邪侵袭
春季正是万物萌发之际,也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好发季节,所以,要防止受寒、淋雨和受潮,关节处要注意保暖,不穿湿衣、湿鞋、湿袜等。夏季暑热,不要贪凉受露,暴饮冷饮等。秋季气候干燥,但秋风送爽,天气转凉,要防止受风寒侵袭。冬季寒风刺骨,注意保暖是最重要的。
2、注意劳逸结合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结合是强身保健的主要措施。临床上,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病情虽然基本控制,处于疾病恢复期,往往由于劳累而重新加重或复发,所以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
3、预防和控制感染
有些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在患了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慢性胆囊炎、龋齿等感染性疾病之后而发病的。人们认为这是由于人体对这些感染的病原体发生了免疫反应而引起本病的。所以,预防感染和控制体内的感染病灶也是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