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钴胺胶囊
是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亦称维生素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在由同型半胱氨酸合成蛋氨酸的转甲基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体外研究表明,甲钴胺可促进培养的大鼠组织中卵磷脂的合成和神经元髓鞘形成,适用于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片为口服。通常成年人一次1片(0.5mg),一日3次,可根据年龄、症状酌情增减。一般情况下服用甲钴胺片一个月为一个疗程,具体应该服用多少个疗程,还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地巴唑片
主治轻度高血压、脑血管痉挛、胃肠平滑肌痉挛,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外周颜面神经麻痹。也可用于妊娠后高血压综合征。
口服用药:高血压、胃肠痉挛:一次10-20mg,每日3次。神经疾患:一次5-10mg,每日3次。大剂量时可引起多汗、面部潮红、轻度头痛、头晕,恶心,血压下降。
3、维生素B12
又称钴胺素,即抗恶性贫血维生素,含有金属元素钴,是维生素中唯一含有金属元素的,维生素B12是粉红色结晶,水溶液在弱酸中相当稳定,强酸、强碱下极易分解,日光、氧化剂及还原剂均易破坏维生素B12。它经胃肠道吸收时,须先与胃幽门部分泌的一种糖蛋白(亦称内因子)结合,才能被吸收。因缺乏“内因子”而导致的B12缺乏,治疗应采用注射剂。
1、白附子12克,僵参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桂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2、秦艽10克,羌活、防风、白芷各9克,地黄10克,当归9克,川芎10克,白附子、全蝎9克。水煎服,日1剂,但同时宜用西药消炎,配合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
3、大豆200克,独活50克,白附子10克,米酒1000毫升。先将大豆炒熟,与后两味共捣碎,加入酒内煎数沸,去渣备用。每日早晚饮酒各1次,每次10毫升。
4、当归、川芎各10克,蜈蚣3条,蝉蜕、甘草各6克,地龙10条(焙干),乌附片13克(先煎半小时),防风、钩藤、僵参各13克。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服。
5、鲜杨树皮60--100克。将树皮加水1000毫升,煎沸后乘热熏患侧面颊部,器皿下煮小炉,文火缓缓加温,使热气持续而均匀,每次40--60分钟。
6、当归、川芎各10克,蜈蚣3条,蝉蜕6克,甘草6克,地龙10条(焙干),乌附片13克(先煎半小时),防风、钩藤、僵蚕各13克。水煎服;日1剂。
7、鲜生姜1块。将生姜剖开,取剖面反复向左向右交替涂擦患侧上下齿龈(指口角、歪向侧的对侧)直到齿龈部有灼热感或发热感时为止,每天2--3次,7天为1疗程。
8、小红参、女金芦、泽兰各150克,白酒2500毫升。先浸泡半日后使用。每次20--40毫升,日服1次。
9、白芍10克,玄参9克,天冬10克,龙骨、牡蛎各9克,皂枝30克,代赭石20克,牛膝15克。水煮,每日1剂。
1、局部护理
热敷祛风,以生姜末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日1/2小时。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2-3次,并于早晚自行按摩患侧,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此外,面瘫患者的护理工作要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2、心理护理
面瘫患者多为突然起病,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有的担心面容改变而羞于见人及治疗效果不好而留下后遗症,这时要根据面瘫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缓解其紧张情绪,使面瘫患者的情绪稳定,身心处于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以提高面瘫的治疗效果。
3、按摩
对于面瘫患者也可进行按摩的护理,患者可以按摩自己的面肌,每天3-10分钟。按摩时力度要适宜、部位准确。只要患侧面肌能运动就可自行对镜子做皱额、闭眼、吹口哨、示齿等动作,每个动作做2个八拍或4个八拍,每天2一3次,对于防止麻痹肌肉的萎缩及促进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4、护眼
面瘫患者首先要护眼,这是基本的护理方式,专家指出由于眼睑闭合不全或不能闭合,瞬目动作及角膜反射消失,角膜长期外露,因此眼睛的保护的非常重要。同时,面瘫患者要减少用眼,外出时戴墨镜保护,同时滴一些有润滑、消炎、营养作用的眼药水,睡觉时可戴眼罩或盖纱块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