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主要指肺脾气虚。临床表现为气虚、气短声低、倦怠无力、面色晃白。头晕自汗。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 常用的方 剂有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灸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这些方剂都是以补肺健脾的中药为主而组成的。
一般的情况往往是可以采用中药的调理治疗的。如玉屏风散药物的治疗的。不要劳累着凉的。适当的休息。
气虚者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来泡脚。
用生姜一块用刀拍扁,红花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一起烧开,再加一勺盐泡脚。
药店买一两红花分成10份,取一份用纱布包好放在水里烧开,然后加一勺盐,方法先熏脚后泡脚。
买一两艾叶分成五份,每次取五份之一艾叶用纱布包好放到锅里用水烧开,先熏脚,然后再泡脚,水温40到50度的时候再把双脚放入水中泡脚,可治疗呼吸系统毛病去风寒。
屈时上举,端坐,两腿自然分开,双手屈肘侧举,手指伸直向上,与两耳平。然后,双手上举,以两胁部感觉有所牵动为度,随即复原,可连做十次。本动作对气短、吸气困难者,有缓解作用。
抛空,端坐,左臂自然屈肘,置于腿上,右臂屈肘,手掌向上,做抛物动作3~5次,然后,右臂放于腿上,左手做抛空动作,与右手动作相同,每日可做五遍。
荡腿,端坐,两脚自然下垂,先慢慢左右转动身体3次,然后,两脚悬空,前后摆动十余次。本动作可以活动腰、膝,具有益肾强腰的功效。
“冬季进补,秋先垫底”,不要一入秋,胃口稍微好一些,就大鱼大肉、补品吃起来。为什么?因为脾胃一怕肝脏欺负。二怕湿邪氤氲。夏季“署气当令”,“暑必挟湿”,空气湿度高,暑湿困脾。所以夏天人的脾胃消化不太好,再因为经常吃冰冻寒凉或不洁食物导致拉肚子,就会虚上加虚。
到了秋天,脾终于可以喘口气了,不要着急进补,先吃一些清淡的东西,喝一些粥,让脾胃好好地休息一段时间。假如整个夏天吃冷东西太多,这个时候不妨稍微泻一两次,就是让大便的次数稍微增多,把夏天积在腹内的冷东西泻出去,让脾胃轻装上阵。
脾胃得到休息以后,一般冬至过后就可以慢慢进补了。冬天进补不是说所有的人都吃一样的东西,都去吃羊肉、狗肉,或者吃很补的东西,要看每个人具体的体质。阴虚补阴,气虚补气,阳虚补阳,因人而异。比如说气虚的人,不要和阴虚的人一样,冬天吃排骨煲熟地,喝了以后,气没补上去,先喝出厚舌苔来,肚子胀得不得了。秋冬进补,也要注意因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