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治疗,首先除外外科性呕吐,以免延误手术时机,再针对病因治疗,如合理喂养、控制感染、降颅压等。
对症治疗,病情轻者一般不需特殊处理,病情重者需注意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并避免误吸。
禁食,呕吐严重者在确诊前应禁食,给予肠外营养,保证能量和入量。
体位,内科性呕吐(胃食管反流)患儿可采取头抬高30°,俯卧位或左侧卧位。
洗胃,咽下综合征可用温生理盐水或1%碳酸氢钠洗胃。
解痉止吐,幽门痉挛患儿在每次奶前15~20分钟滴入1:1000~2000的阿托品,酌情加量。此外红霉素、多潘立酮也有促进胃肠动力作用,但缺乏大样本研究。
胃肠减压,呕吐频繁伴严重腹胀时,可给予持续胃肠减压。
偏方一 寒邪犯胃 突发呕吐,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生姜30克。将生姜捣烂如泥,用开水适量调姜水服,每日2次。
生姜30克,陈皮12克,红糖适量。水煎温服。
花椒、炙甘草各3克,干姜10克。水煎取汁温服。
藿香15克,陈皮12克,紫苏梗6克。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频频温服。
生姜30克,半夏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偏方二 饮食所伤 呕吐酸腐,脘腹胀满,不思饮食:
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各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服。
白首乌30克,鸡内金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莱菔子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偏方三 情志失调 呕吐吞酸,嗳气频作,胸胁满胀,口苦烦闷:
佛手、姜半夏各6克,厚朴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紫苏叶、藿香各10克,柴胡6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吴茱萸3克,川黄连5克。水煎取汁分2~3次服。
鲜竹茹20克,陈皮10克。水煎取汁服。
合理细心地喂养:每次奶量不能太多,奶的温度要适中,不能太热或者太冷,以及喂奶速度也必须注意。而妈妈喂奶的姿势要正确,应避免患儿哭闹时喂奶,避免过量吞入空气,这可以有效防止吐奶。而喂奶后将头抬高片刻,也可以是头高足低右侧位,并轻轻拍击背部帮助宝宝打嗝排出胃内气体,还要注意喂奶后不要翻动宝宝,避免奶液在消化道内流动。
呕吐护理:新生儿脏器及皮肤娇嫩,所以呕吐后及时清除,用棉签粘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把口、咽内的残存奶汁以及呕吐物轻轻揩净,还可以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期间的操作要轻柔,切忌损伤黏膜。如果因为呕吐而致窒息,实施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进行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