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养生诗词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白居易的养生之道
2014-05-22阅读:10736 学员编辑 收藏

养生导读: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白居易,他是唐代着名诗人,让人感到惊讶的是,他活到75岁,成为养生楷模。白居易对于养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我们不妨来学习一下。

唐代诗人白居易,自幼体弱多病,又生逢乱世,命运坎坷,以致年方四十就发白齿落,未老先衰。然而,由于他淡泊名利、心胸豁达,开朗乐观,养生保健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因而得75岁高寿,成为养生楷模。

长寿:乐观心态、饭食之补、练功三昧

少年时代的白居易,为了能在京城长安崭露头角,拼命苦读,勤奋写作,以致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刚刚20岁,就出现了“未老而齿动发白”的症状。以后他被贬,“谪居卧病浔阳城”,按常规难以高寿。然而,诗人却活到75岁。奥秘何在呢?

首先,白居易乐天如命,始终保持心情的开朗、豁达。他有一个着名的观点:“心是自医生。”(《达哉乐天行》)《旧唐书》本传说他“常以忘怀处顺为事,都不以迁谪为意”。他高歌“无忧乐性物,寡欲清心源”(《养拙》),“寡欲身少病,乐天心不忧”(《求崇里观居》)。就是对人类无法避免的衰老现象,他也是旷达视之。比如他的头发脱落严重,他不忧不躁,认为这样“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反倒省事。正是由于树立了这种乐天知命的思想,白居易总是处于一种安然自得的恬淡心境,于身心健康极为有益。

其次,白居易十分注重饭食之补。他的早餐很简单,不外是“一杯云母粥”,或“烹葵炮嫩笋”。嫩笋其味鲜美,增人食欲,据现代科学分析,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对高血压、高胆固醇症有一定疗效。他的午、晚餐也以素食为主。“饥闻麻粥香,渴觉云汤美”,“午斋何简洁,饼与蔬而已”。就是开荤,不过是“饭热鱼鲜香”。

白居易的长寿养生之道

当然,在积极的练功方面,白居易更是深知其中三昧的。坚持散步,是白居易多年的习惯,少则,“绕庭行数匝”;中则,“散步中门前”:多则,远足“劳童仆”。参禅打坐,精习气功,也是白居易养生健身的重要手段。有时“淡然临水坐”(《约心》),有时面对前庭挺拔的松树,“月好好独坐”(《松声》),还常常“夜半起端坐”。经过一番气功锻炼,“浩然心委化”,融溶进一种凝神静习的佳境(《冬夜》)。

由于白居易具有很深的气功功夫,俨然达到了“坐稳夜忘眠”或“中宵入定跏趺坐,女唤妻呼多不应,”的奇妙程度,从而蕴蓄起旺盛的精力。“庭前尽日立到夜”,不觉得累;“灯下有时坐彻明”,也无倦意,这就从身体条件上保证了诗人写出了那么多的传世之作,白居易身体力行,潜心钻研,最终成为古代养生的大家之一。

静心消暑法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热的感受是很深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苦热》诗:“头痛汗盈巾,连宵复达君。不堪逢苦热,犹赖是闲人。朝客应烦绻,农夫更苦辛”。把“热”与“苦”连系在一起,足见作者对热的烦恼。

在与热的相处中,他又产生了对付热的办法,于是就写下了《消暑》诗。诗的全文是:“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非常难得,就是今天看来,白氏对热与消暑的认识在许多方面也是符合科学的。他提出的大空间、通风、平衡心态、减少运动等方法,确实是对付高温的有效手段。透过他的诗,我们仿佛看到一位老者心平气和地端坐院内在徐徐清风中乘凉的形象。

白居易诗中“散热由心静”的说法,与民谚中“心静身自凉”的说法是一致的,说明机体对热的耐受力与人的情绪有直接关系。科学家们的研究证实,在中暑的患者中确实有16%的人与不良情绪有关,这在医学上被称作“情绪中暑”或“夏季情感障碍症”。这些人往往有对外环境变化的适应和耐受能力差、思想感情脆弱、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等特点,对热的耐受能力特别差,在暑热频繁出没的高温气候下更容易出现中暑。

白居易的长寿养生之道

看来,调节情绪对于这部分人来说,有时比运用药物和采取其它防暑措施更有效。心情平静了,就会产生出超常的效果,就会相对提高机体对热的耐受力,在同等情况下就能顺利度过酷暑,产生出“难更与人同”的良好效果了。

亲近自然物

“野性爱栽植”是白居易养生的经验。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白居易则是山水林泉皆为所乐。自居易被贬作江州司马时,在庐山香炉峰下结茅舍,政务之余来此栖居。他深爱此处的自然环境:岩石清流,松柏翠竹,风岚烟霞,鸟兽时聚;茅屋旁有飞泉溅玉,小院里有白莲净池,恰如“倦鸟得茂林,涸鱼返清源”。白居易意气飞扬,携一壶酒,弹奏五弦之琴,酣畅时,赋新诗,仰天而歌,“如获终老地”而流连忘返。

白居易为官一生,调动颇繁,每新到一地,他都要在衙门和私宅周围及院中进行绿化、美化。他尤其爱松、竹、柳、荷,这是其工作和居住环境必植之物。《东楼竹》写道:“潇洒城东楼,绕楼多修竹,森然一万竿,白粉封青玉。”白居易特别喜欢在居室窗前植竹,《竹窗》云:“烟通杳蔼气,月透玲珑光”,“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别有一番情趣。

诗人把种树栽花看做是休闲,是爱好,是性情使然:“野性爱栽植”。《东涧种柳》:“倚岸埋大干,临流插小枝。”诗人认为“不种东溪柳,端坐欲何为”。白居易官至中书舍人时,买得一宅,因院内有10棵松树而喜不自禁,秋有韵,夏有荫,春雨满树珠,冬雪压枝白,“四时各有趣”的景致,对于他来说“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白居易的精神养生法给世人有许多启迪。人的精神状态与健康关系极大,知足则乐,不知足则不能全生,能招致疾患灾祸,这种观念无疑义。在《白香山集》里,诗人坦陈自己知足常乐的心境:“人老多病苦,我今幸无疾。人老多忧虑,我今婚嫁毕。心安不转移,身泰无牵率。所以十年来,形神闲且逸。况当垂老岁,所要无多物。一裘鞍马多,不能骑两匹。如我优幸身,人中十有七。如我知足心,人中百无一。”

白居易的长寿养生之道

他被贬杭州后,虽然失意于官场,但却寄情于山水,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并轻松吟出:“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静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如我是何人”的千古绝唱。

在那湛蓝清澈的山水之间,他的心就像是悠然飘浮的白云,闲情雅兴之中,看着晶莹碧纯的泉水,自己也觉得心静如水,超然脱俗了。诗人陶醉在迷人的景色中是多么怡然自得;诗人保持着这种富有朝气的生活方式,足以垂范后世。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