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谚语说“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追求一个“善”字,待人处事,强调心存善良、向善之美;与人交往,讲究与人为善、乐善好施;对己要求,主张独善其身、善心常驻。
善良是良知,善良是正义,是创造和发展有益社会能量的动力,善良是生命之源,唯有善用优良品质的人,能通达理想之门。
真正的善良
真正的善良是以人的品质表现出来才为真正的善良。
从时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之举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期坚持善举,终身不诲。从空间上来说真正的善良之举不仅是一点一事之善举,而是对万事万物都有善心、善意、善举,“普渡众生”。真正的善良之举是隐名埋姓,不张扬、不作秀、不图回报的善举。
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对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成果除满足自己的生活还有剩余,产生了贫富,便有了强弱;如何对待贫富、强弱,便有了善恶,善与恶是相对而又相伴。佛教中的普渡众生,意即劝人向善。
古人的善良体现在多方面,打猎者不猎杀幼仔和孕兽,打渔者不用密网网小鱼,伐木者不伐稚苗等。可见善良的社会性及作用于社会的意义。善良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人人都有善心、善意、善举;善良在社会中产生互动,便是和谐社会。
纯美的善良
有一种美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感受,这种美丽就是善良;有一种气质,是至尊的,高贵的,它需要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种气质源自于善良。善良一个人的外表可以平凡,但内在的东西却可以使这个人不平凡。善良是一种高贵的气质,它可以令你在人群中发出非凡的光芒。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善良同忠厚一样,不知不觉地变成了无用的别名。今天,再提善良,似乎显得有些过时或老土了,特别是现今的青年一代,更是对“善良”这个词熟悉而又陌生。
善良的人是不糊涂的,他们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他们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有的时候,善良的人不是不会自卫和抗争,只是不滥用这种“正当防卫”的权力罢了。因为善良的人深信,善良是幸福之源,善良才能和平愉快地 彼此相处,善良才能把精力集中在建设性的有意义的事业上,善良才能摆脱没完没了的恶斗与自我消耗,善良才能实现健康的起码是正常的局面,善良才能天下太平。
善良的人是单纯的。他们拥有一颗广博的心。对于他们来说哪里都会是天堂,他们没有私心杂念,头脑“简单”,他们从不知道要去设防别人,在他们看来别人都和他一样的有善心,值往往被自认为聪明的人,不一般的人所嘲弄。
善良的人是低调的。他们不会炫耀,不会卖弄,不随意抬高自己的人生的价值,不会不遗余力地“推销”自己,他们会正确地估量自己的人生价值。善良的人总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平常人,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
善良能使人美丽,美好的品行能帮你塑造美好的外貌。你做过事,说过的话,动人之处都会存在心里,点点滴滴积累起来,慢慢地令你周身透出可亲,动人和美丽的光芒,充满迷人的魅力。
开启我们隐藏的真心,热心和爱心,让善良在这世界变成主流。那么,不管我们的口袋多么羞涩,我们的生活多么贫穷,我们的心灵将无比的富裕,一份昂贵的善良将永远是我们骄傲的勋章。
一个人只要有善心,就会变得有修养,有品位,他(她)会魅力一生的。但是人不但要善良而且还要智慧;否则善良会被坏人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