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现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身体保健越来越重视,但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的保健方法存在着误区,表面上……
现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身体保健越来越重视,但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的保健方法存在着误区,表面上看对饮食很重视,但身体不见得好。营养师根据其多年的工作经验,从营养学等角度,给读者敲响了健康警钟。
误区一 “三高”人群不宜吃鸡蛋
警报:很多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人认为,他们不宜吃蛋黄,尤其是患有高血脂的人,认为蛋黄里的胆固醇比较高,不可食用,否则对血压和血脂控制不利,其实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蛋黄里确实含有胆固醇,但里面也含有丰富的卵鳞脂,这些卵鳞脂有乳化胆固醇、软化血管的作用,患有“三高”的人是完全可以食用的。虽然肾脏病人限制摄入蛋白质,但蛋里的蛋白质除外,这是因为蛋清里含有优质蛋白质,利于吸收,可以放心食用。
任何蛋的营养都比较全面,不仅含有钙质、铁质等各种微量元素,而且还有优质蛋白质,是营养最多的一种食品,在营养学上,对人体要求摄入的各种营养都是以蛋为参照物的。
建议:每个人每天都应食用1~2只蛋(鸡蛋、鸭蛋、鹌醇蛋等均可),任何病人都可食用蛋,不需要禁忌。
误区二 糖尿病人可多吃无糖食品
警报:一般的糖尿病人都知道自己不宜吃糖,为了迎合这些消费群体,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无糖食品。一些糖尿病人认为,这些食品里面不含糖,就无限制地吃。在病房里,陆素飞经常看到一些糖尿病人的床头上放着大量的无糖食品。其实,这种食品跟其他食品一样也要限制吃。无糖食品里虽然添加的是甜味剂,不含有蔗糖,但它是粮食做的,里面含有淀粉,进入身体后同样会转化成糖,热量照样很高。健康饮食网:foodwang.com
建议:糖尿病人对无糖食品也应加以控制,应计入每天摄入的总热量。
误区三 冬瓜能减肥
警报:女性对于身材特别讲究,每年冬天一过,发现自己胖了许多的女性进入了减肥的行列。有些人认为冬瓜能减肥,就买冬瓜吃;认为黄瓜能减肥,就买黄瓜吃,每天冬瓜、黄瓜吃得很多,其他食物照样吃得很多,结果越吃越胖。
陆素飞说,冬瓜和黄瓜不是“减肥药”,只不过这些蔬菜含有碳水化合物比较少,摄入体内所产生的热量比较低。只有每天将冬瓜或者黄瓜当饭吃,才能起到减肥作用,但这种吃法营养跟不上,时间长了会将身体拖垮,不科学。
建议:如果想通过冬瓜等蔬菜减肥,那么以吃热量低的食物为主,少量地吃些其他食物,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同时平时可采取早餐吃得好、午餐吃得饱、晚餐吃得少的方法,时间长了体重自然会降低。
误区四 多种杂粮放一起煮营养很全面
警报:现在各种养生节目很多,中老年人都很讲究营养,一些人每天将绿豆、黑豆、赤豆、大米等七八样东西混合在一起烧粥吃,认为每天都摄入这些食物,营养很全面,不需要再吃其他食物。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些杂豆和黄豆的营养成分不一样,含碳水化合物比较多,占40%~50%,而蛋白质含量比较少(没有黄豆多),且其营养成分都差不多。从营养学的角度讲,仅吃这些食物其营养远远不够,长期这样吃,而不吃其他食物,会出现缺少蛋白质、某些微量元素、维生素等。
建议:因为人体一天需要摄入42种营养成分,在吃七八种混合在一起的五谷杂粮的同时,还得补充蛋白质,如家禽、鱼、蛋及奶制品等,同时要补充蔬菜和水果。
误区五 吃蔬菜不会发胖
警报:有些人认为吃蔬菜不会发胖,殊不知,如果蔬菜里放入大量的油,这样的蔬菜热量照样很高,不亚于肉类食物。如干锅球菜,里面含有大量的油,这样的蔬菜摄入人体,所产生的热量比鸡鸭鱼肉还要高。
1克油可产生9千卡的热量,而1克蛋白质产生的热量是4千卡。人发胖就是因为油摄入太多。光吃油很多的蔬菜与光吃瘦肉类食物比,前者更容易发胖。比如脂肪需要B族维生素等参与代谢,如果每天摄入含有很多油的蔬菜,又缺乏B族维生素,脂肪代谢不掉,摄入的油会被身体吸收。而B族维生素一般在动物瘦肉里,所以摄入动物瘦肉后脂肪反而不会被人体全部吸收。
建议:每天荤素菜搭配起来吃比较科学,烹调用油应尽量控制摄入。
误区六 煮粥放小苏打
警报:有些单位的食堂在烧粥时,为了使粥熟快点,稠一点,一般都在里面加入小苏打,街上许多粥摊(店)也是这样烧的。这样的粥虽然闻起来比较香,但没有营养,只不过是将肚子填填饱而已。米里含有B族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如果放入小苏打,会把营养成分基本上破坏掉,这种吃法很不科学。陆素飞有一天在某粥摊喝粥时,曾向摊主提出这个问题,哪知摊主说,如果他不放小苏打,煮起来要费劲得多,很费煤,因为烧的成本高,那卖的价钱就高一些,吸引不了顾客。
建议:粥里不宜放小苏打,烧其他食物也一样。
误区七 保养皮肤人不会衰老
警报:现在美容院比较多,到美容院里做皮肤保养的人比较多,有些年轻人,尤其是年轻女性,会花大量的钱到美容院包年做皮肤等保养,而在吃东西方面却很随便,甚至为了防止肥胖,饥一餐、饱一餐的。
陆素飞说,某些营养素通过皮肤等外界保养,会吸收一部分,但治标不治本。体内的血液和内脏需要各种营养,人体如果长期缺乏某些营养成分,会衰老得快一些,外部再保养也没有用。如果一个人很注重内部营养,内脏等生理功能衰老相对会慢一些,内脏会“年轻”许多,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表现出来。保养一定要从源头开始。任何一个人有了健康作为基础,才能展现出美的魅力,由内而外的保养非常重要。
建议:要内外兼“养”,在注重外部皮肤等保养的同时,更应注重身体内部的保养。
误区八 胖的人营养好
警报: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会说,这人这么胖,主要是营养太好了。而对于瘦的人会说,营养差造成的。其实胖的人未必营养好,而瘦的人未必营养差。胖的人只是脂肪摄入过多而已,胖的人检查发现贫血的不少见,体内缺钙、缺锌、缺铁的大有人在。而身体没有不适症状的、检查没有疾病的瘦者,营养不缺乏的也大有人在。瘦的人可能是因为吃进去东西比消耗掉的少,摄入的能量不够等原因造成的。一个人的营养状况不能以胖瘦来衡量,应以其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否缺乏营养。人最好是保持标准体重。
建议:保养身体应在以饮食平衡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指导,长寿老人、保健高手,他们并不见得掌握了许多秘方,更多的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养生方法,并做到长期坚持而获得理想的效果。不管是微胖者还是微瘦者,只要保证身体健康就可以了。
误区九 孩子都应补钙片
警报:家长都很注重孩子的身高,尤其是一些个子不高的父母,更想让孩子长得比自己高一些,于是不管孩子缺不缺钙,都给孩子吃钙片。据有关媒体报道,国内九成家长接受医生建议在给孩子补钙。有关专家对中国孩子如此大面积、全民性补钙的现象表示质疑。他们认为,吃母乳或者吃配方奶粉的健康孩子并不需要补钙,过量补钙反而会加重孩子肾脏的负担。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教授李可基认为,吃母乳再补钙,那是荒天下之大谬,全世界恐怕只有中国出现这种情况。过度补钙是不合理的。不是说钙补得多,孩子就会长高,钙补得过多,会引起肾结石。
建议:因为母亲吃进去什么,乳汁就会分泌出什么,母乳喂养的孩子只要产妇注重营养均衡,完全可以满足孩子需要的各种营养素,不需要额外补充钙片。等孩子到了3个月后逐渐添加辅食,完全可以满足孩子对钙的需求。吃配方奶粉的孩子,配方奶粉里已经将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配进去,不需要额外补充钙片。只有在检查孩子缺钙的情况下,才需要补充钙片或钙剂。
误区十 运动时间越长越剧烈越好
警报:有些人认为运动时间越长越好,运动越剧烈越好,否则没有效果,非得运动到满头大汗不可。其实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循适度原则,不是说越多越好,运动也一样,如果不注意适可而止,会让人疲惫不堪,整天没精神,甚至会对身体造成损伤,适得其反。
建议:运动量及运动强度因人而异,年龄不同,体质不同,其运动强度和量都不同。运动强度可以自测,以运动时能不间断地完整讲出1~2句话为宜。运动时如果出现轻度呼吸急促,感到有点心跳、全身微热、脸色微红、出一点汗,这表明运动适量;如果有明显的心慌、气短、心口发热、头晕、大汗淋漓、疲惫不堪,表明运动超限。运动强度以运动后不感觉疲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