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立秋之后,气候开始慢慢转凉,白昼开始变短夜变长,这个时候最应当“早睡早起”。如果春天的“生”和夏季的“长”做的比较好,那么到了秋季,人体就会达到四季中最平衡的状态。早睡的时候,别忘了也要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张。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也就是说立夏之后先是听到昼伏夜出的蝼蛄在夜间鸣叫,然后是蚯蚓感应到阳气渐升而出土活动。立夏的最后一候,王瓜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生长。王瓜是特产于东北的一种爬藤植物,立夏后生长最快,六七月份便会生出红色的果实。这三候反映了夏日阳气渐升的景象。
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许多人可能不理解,夏天天气炎热,自然界的阳气最为旺盛,为什么还要养阳呢?夏天人体内的阳气虽盛,但却浮于外,而阴气伏于内。由于这个季节气温较高,人体往往通过排汗来达到调节体温的目的。因为我们的身体在此时是主泄的,是在往外发散,所以人们动不动就感到身上汗津津的。中医有“久泻伤阴,过汗伤阳”的说法,出汗太多或是过于频繁,就会使人体的阳气受伤。再者,许多人为了趋暑,要么成天躲在空调屋里,要么癖食冷饮。再加上一些广告商的推波助澜,许多百性误认为夏天要多喝凉茶以防暑祛火,而凉茶配伍过于苦寒,这些都将导致体内阳气的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