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利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胆囊息肉,胆囊息肉原因
2017-11-11阅读:9945 学员编辑 收藏
一、胆囊多发息肉原因
二、胆囊多发息肉饮食注意
三、胆囊多发息肉食疗方

胆囊多发息肉原因

1、胆囊多发息肉原因

胆囊炎

一般来说如果胆囊炎长期的不治疗的话,那么演变成胆囊多发息肉就是非常常见的,胆囊炎可能对于我们身体的影响并不大,只是有一些炎症,所以说在这个阶段就要尽早的进行着治疗,用一些消炎药物针对性的将其消除,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病情的恶化,同时另一方面也是要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多注意。

生活不规律

除了胆囊炎可能会造成胆囊息肉以外,另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如果平时的生活不规律,也就是说过于劳累或者是经常熬夜等等,这些情况也是很有可能会造成胆囊息肉的,胆囊息肉如果非常严重,甚至会有癌变的可能,但是如果比较轻微的话那么就要积极的进行一些腹腔切除手术,只有这样才能根治,防止病情的恶化。胆囊多发息肉原因

2、胆囊多发息肉的病因

最新研究表明胆囊息肉的发病,因于情志失调(压抑、抑郁、易怒)饮食所伤(过量饮食肥甘厚腻、过量饮酒)劳逸过度(劳累、劳神过度、安逸过度)感觉外邪(风寒、暑湿)等所致。肝胆疏泻失职、气机阻滞、血行不畅、胆汁泌排不利、湿热蕴结、瘀血内停、日久形成症瘕、积聚之症。虚实夹杂。

3、胆囊多发息肉的治疗方法

胆囊内息肉样病变,需要每年复查彩色B超,若息肉增大或有右上腹不适,建议到医院肝胆外科就诊。

患者在积极保守治疗(积极消炎,利胆,清淡饮食,护胆调息方调理等)的情况下,每1-3月复查一次,如果息肉变小,变少或消失,这样往往考虑炎性息肉;

在积极保守治疗1-3月后复查,息肉无明显数量级变化,即小于10mm,(外科医生常以直径大于10mm为手术标准),可以每半年或一年复查一次.假如是恶性病变,3月后应该长大,不长大说明是良性,这样半年复查可以了,不必多花钱.

如果在保守治疗1-3月后长大,并且大于10mm,而且超声高度怀疑恶性的话,应该手术.胆囊多发息肉原因

胆囊多发息肉饮食注意

1、宜多食各种新鲜水果、蔬菜,进低脂肪、低胆固醇食品如:香菇、木耳、芹菜、豆芽、海带、藕、鱼肉、兔肉、鸡肉、鲜豆类等。

2、宜多食豆类及其制品。

3、宜选用植物油,不用动物油。

4、平时喝水时,捏少许山楂、沙棘、银杏、绞股蓝草放入水杯中当茶饮用。

5、要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物,如绿色蔬菜、胡萝卜、西红柿、小白菜、菠菜、韭菜、玉米、萝卜等。

6、少吃辣椒、生蒜等刺激性食物或辛辣食品。

7、应避免进食高胆固醇类食品如:鸡蛋尤其是蛋黄、肥肉、海鲜、无鳞鱼类、动物内脏等食品。

8、禁酒及含酒精类饮料。酒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分解、解毒,所以,酒精可直接损伤肝功能,引起肝胆功能失调,使胆汁的分泌、排出过程紊乱,从而刺激胆囊形成新的息肉或使原来的息肉增长、变大。胆囊多发息肉原因

胆囊多发息肉食疗方

1、双花连胆汤

金银花、野菊花各20g,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各15g,黄连、龙胆草、甘草各10g。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2、逐瘀消症汤

当归15g,赤芍10g,桃仁15g,五灵脂10g(包煎),白花蛇舌草30g,煅蛤壳30g,炙鳖甲20g,醋浸炒香附15g,莪术10g,金钱草30g,凌霄花10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观察疗效。6个疗程无效者停服。

胁痛伴有寒热错杂者加柴胡、黄芩;脂肪肝者加生山楂、莱菔子;慢性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增高者加茵陈、垂盆草、虎杖;气虚加黄芪30g,阴虚加生地黄15g,牡丹皮10g。

3、乌僵薏四汤

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

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