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食疗养生 >> 利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轻度黄疸表现,宝宝黄疸治疗,黄疸怎么办
2017-12-03阅读:10085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宝宝轻度黄疸表现
1. 宝宝轻度黄疸表现
2. 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
3. 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二、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三、宝宝黄疸的食疗方法

宝宝轻度黄疸表现

1、宝宝轻度黄疸表现

我们大家都知道,黄疸因为它的类型不同,所以症状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那么宝宝黄疸症状是怎样的呢?生理性的黄疸,大多都是足月的婴儿,在出生后的2到3天的时间会出现,而且在随后的几天当中会达到高峰,但是在一周时间之后就会出现衰退,皮肤和口腔的黏膜都会出现发红的现象,为什总是轻,那么如果是病理性的黄疸,主要的原因是因为新生儿出现溶血以及病毒和感染,这个时候黄疸的症状会比较加重,患者都会引起,无法正常的饮食,以及经常的呻吟尖叫。

宝宝轻度黄疸表现

2、新生儿黄疸的注意事项

当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时候,我们不必过于太担心,这个时候在生活当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是生理性的黄疸,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习惯以及范围的器具来进行调理,饮食当中都会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所以我们可以去调节饮食的习惯,要多吃一些高蛋白和高热量低脂肪的食物,保证营养的摄入,千万不要吃那些生冷性的食物或者是油腻性的食物,不要让宝宝过于疲劳,应该让他多去休息。

3、新生儿黄疸的原因

3.1、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的代谢特点,约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会出现生理性黄疸。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5-7天可以消退,但一般不超过2周;而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7-9天可以消退,最长可延长到3-4周。对于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多带宝宝到户外晒晒太阳,能有效帮助退黄,但不要让宝宝直接在猛烈的太阳下照射,以免强烈的紫外线伤害了宝宝稚嫩的皮肤。

宝宝轻度黄疸表现

3.2、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一般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上,目前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母乳性黄疸一般出现在生后3-4天,可持续2-3周甚至2-3个月才消失,但除黄疸外,宝宝其他方面是正常的。经医生检查诊断是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可以暂停母乳喂养一段时间,黄疸即可渐渐退去。

生理性黄疸的护理方法

1、喝白开水:爸妈每天早晚可以给宝宝喂白开水,让宝宝能够在排尿的同时排掉体内的黄疸。如果宝宝是喝配方奶粉的话,应在两餐之间要加喂水。

2、喝葡萄糖:当爸妈发现新生儿黄疸指数很高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喝点儿葡萄糖水,把葡萄糖加入水中,喂给宝宝喝就可以了。

3、晒太阳:每天早上10点左右,阳光不是很厉害的时候,可以给宝宝晒太阳,要尽量多的晒到孩子的皮肤,但要保护宝宝的眼睛,不要晒到。另外,还要注意给宝宝做好保暖工作,不要因晒太阳而吹风受凉了。

宝宝轻度黄疸表现

4、停止母乳:如果以上方法都不管用,可以尝试停止喂养母乳2-3天,因为黄疸高形成的原因可能是母乳,所以停止喂养母乳以后,黄疸指数就会下降的。黄疸症状较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等宝宝黄疸退了,可以继续喂母乳。

宝宝黄疸的食疗方法

1、田螺:黄疸是一种常见的,而且对孩子的生活造成很多的伤害,能清热、利水。

2、金花菜:俗称母鸡头,原名苜蓿。每次用其根25至50克,煎水喝,1日2至3次,有清湿热,退黄疸功能,适宜阳黄者食用。

3、西瓜:阳黄之人小便发黄,宜多吃西瓜,或每日2至3次,每次饮西瓜汁1碗。西瓜能清热解毒,利小便。

4、冬瓜:能利尿、清热、解毒,适宜阳黄之人服食。可用鲜冬瓜,不限量,随意煨汤喝。

5、茭白:适宜湿热黄疸者服食,能解热毒、利二便。

6、玉米须:无论是溶血性黄疽,或是胆囊炎、胆结石引起的阻塞性黄疸,或是肝炎引起的黄疸,均颇适宜。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