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养生文化 >> 养生之道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常受头痛困扰?老中医支招
2016-03-23阅读:9952 学员编辑 收藏

小编导读:“中国头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1/4国人,也就是约3亿人正在遭受头痛困扰。对于头痛,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吃颗止疼药,但对难治性头痛很多人一筹莫展,只能默默忍受。

头痛是个常见病,又是个让人痛苦不堪的难缠病。“中国头痛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1/4国人,也就是约3亿人正在遭受头痛困扰。对于头痛,通常的解决方法是吃颗止疼药,但对难治性头痛很多人一筹莫展,只能默默忍受。其实,不妨试试针灸。本期,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痛症科主任王京京就来告诉你针灸如何治头痛,以及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头痛。

病因:多因风邪而起

头位于人体最高处,它就像山峰一样。中医讲“高巅之上,唯风可到”,意思是头痛多因风邪引起,其他病邪如寒邪、湿邪等,需要“狐假虎威”,借助风邪在我们的头上“兴风作浪”。

也正因此,古时候往往管头痛叫“头风”、“偏头风”等。头痛也和风变幻莫测的特点类似,往往一阵疼一阵不疼,有时这疼有时那疼等。如果一个人情绪波动大、爱生气、肝气郁结不舒畅的话,则容易引动人体的“内风”,也叫“肝风内动”,这也是头痛的重要原因。因为五脏六腑与自然界的五行有配属关系,肝胆对木,而木对应的是风。

中药治头痛以去风为主,兼有寒湿则去寒湿,有肝风则平肝熄风,有血瘀则活血化瘀。针灸则是根据头痛的部位进行经络辨证,循经取穴进行针刺治疗。

辨治:头痛主要分三种

“经络辨证、循经取穴”是中医针灸治病的核心,头痛治疗也不例外。当我们用阴阳理论来认识人体时,头在上属阳,脚在下属阴。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阳气聚集地,按照经络循行,只有阳经能上达头部,即分布在人体正面的阳明经、人体后面的太阳经以及身体侧面的少阳经这三条经络,故治疗头痛时应在相应的阳经上选取穴位。

头痛治疗选穴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则———“痛在头者,取之足”。因为在中医针灸理论中,相距较远的部位之间有一定的内在相关性,如果将人体从腰部对折,头和脚属于相对应的部位。此外,手上的一些穴位也很管用。总体上看,除头部外,治头痛的穴位主要集中在踝关节和腕关节以下。按照头痛部位的不同,我们主要将头痛分为以下3类:

阳明头痛。主要表现是前额痛,多因鼻炎、鼻窦炎、胃肠不适等引起。在针灸治疗时,我们最常刺激的穴位是头部的头维穴(额角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咀嚼时肌肉受到牵动之处),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足阳明胃经的冲阳穴、陷谷穴。其中,合谷穴、冲阳穴的作用最大。

太阳头痛。表现为后脑勺痛,并向头顶放射,多因颈椎病、头部受风寒等引起。最常刺激的穴位有头部的天柱穴,手太阳小肠经的养老穴、后溪穴,足太阳膀胱经的京骨穴、至阴穴等。

少阳头痛。表现为头的两侧痛、头角痛,如常见的偏头痛。以中青年女性居多,常出现在女性月经来潮前的一两天和月经期的前3天。常刺激的穴位主要有:头部的率谷穴、风池穴、丝竹空穴,手少阳三焦经的中渚穴、外关穴,足少阳胆经的丘墟穴、足临泣穴。

临床中,常有患者说自己长期头部感到紧箍感,昏昏沉沉的,遇到紧张、压力大时,头痛的症状就更加明显,这种情况往往属于紧张型头痛,但痛的部位又说不清楚,还常伴有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失调等全身症状。对这类病人,我们会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从整体上对患者进行辨证,然后再应用针灸治疗。还有患者说他脑袋空空的,感觉脑仁都没了,这很可能是肾精亏虚的表现,需要在足少阴肾经上施补,并切忌再过度劳累。

中医针灸对慢性反复发作性头痛的治疗需区分急性期和间歇期(即头痛不发作时)。头痛急性发作期时,针灸须重兵出击;间歇期则以调整脏腑经络的失衡为主,以减少头痛发作次数、降低头痛强度等。间歇期的预防性治疗甚至比发作期的止痛更为重要。

预防:常按这6个穴位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生活中,大家可以通过揉按相应的穴位,达到预防或缓解头痛的目的,时间、次数等都没有特别的讲究,想起来时就按一按、揉一揉、掐一掐,就能产生效果,尤其是下面6个穴位。

合谷穴:取穴时用一只手的大拇指指关节对着另一只手的虎口边缘中点,拇指尖对应的位置就是合谷穴。

冲阳穴:在足背的最高处,可触及足背动脉搏动处。

以上两个穴位对阳明头痛更管用。

养老穴:常按该穴对老年人肩臂疼痛、活动受限、视物不清等都有用,因其所治之症,皆为老人治病,故得此名。掌心向下,用一手指按在腕部小指侧最突出的骨头(尺骨)高点处,然后将手腕向下旋转90度,骨头最高点变成了一个凹坑,手指滑入骨缝中便是养老穴。

至阴穴:位于足小趾指甲角外上缘旁开小米粒大的位置。

这两个穴可缓解太阳头痛。

中渚穴:位于手背第4、5掌骨之间凹陷处。

足临泣穴:位于足背外侧,第4、5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中。 少阳头痛者可以经常按揉这两个穴位。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