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紧急护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蟾蜍,蟾蜍中毒
2016-09-29阅读:10029 学员编辑 收藏
一、蟾蜍中毒如何急救
二、蟾蜍中毒的症状
三、癞蛤蟆的药用价值

蟾蜍中毒如何急救

蟾蜍也叫蛤蟆,俗称癞蛤蟆、癞刺,也叫疥蛤蟆,种类很多,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蟾蜍属两栖动物,体态很像牛蛙,但背部呈黑色,全身体表长有点状突起,内含毒腺。其耳后腮及皮肤腺能分泌一种白色浆液,称蟾酥,这种物质有毒。

蟾蜍在受到刺激(如人类的捕捉)时,毒素会自耳后的毒腺喷射出来,对黏膜有刺激作用,如果射入眼睛,处理不及时还会导致失明。而过量食用蟾蜍和伤口接触其毒液,或食用被其毒液污染的食物及含毒蟾蜍肉,均可引起中毒。

蟾蜍中毒如何急救

那么蟾蜍中毒如何急救?

1、中毒后要采用催吐法尽早排出毒物,用筷子、勺柄或手指刺激咽喉部,并饮用大量清水或淡盐水反复洗胃。但不可用油类泻药导泻,有条件可以用硫酸镁导泻。

2、注射阿托品0.5-10毫克,如不见好转可2-3小时重复注射。

3、给中毒者饮浓茶或白糖水,并加服大量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以补充水液不足并加速排毒。

4、甘草或红豆、绿豆熬汤内服,也可以起到排毒作用。

5、如果蟾酥误入眼中,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可用紫草汁、黄连汁或生理盐水点眼冲洗。

6、发现蟾蜍中毒者,除采取上述急救措施外,如果症状严重,要尽可能快地拨打120急救电话或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蟾蜍中毒如何急救

蟾蜍中毒的症状

发病机理

蟾蜍的腮腺和皮肤腺能分泌毒素。进食煮熟的蟾蜍(特别是头和皮),服用过量的蟾蜍制剂,或伤口遭其毒液污染均可引起中毒。蟾蜍毒的主要成分:蟾蜍二稀醇化合物(包括蟾蜍毒素和蟾蜍配基),作用类似洋地黄,可兴奋迷走神经,直接影响心肌,引起心律失常。此外,尚有刺激胃肠道、抗惊厥和局麻的作用;儿茶酚胺类化合物,有缩血管和升压作用;吲哚烷基类化合物,可引起幻觉,对周围神经有类似菸碱样作用。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为0.5-1小时,主要症状为:消化系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水、休克;呼吸及循环系统:胸闷、心悸、发绀、心律不齐,心电图可出现类洋地黄中毒的ST、T改变及传导阻滞。重者可导致阿-斯氏综合征、呼吸和循环衰竭;神经系统:头晕、头痛、嗜睡、出汗、口唇及四肢麻木、惊厥;蟾毒误入眼内,可引起眼睛红肿,甚至失明。偶有剥脱性皮炎。

诊断

误服蟾蜍或过量服含蟾酥中药者。出现上述中毒症状应考虑蟾蜍中毒。

治疗

排除毒物按中毒的一般原则处理,对症处理,出现类似洋地黄中毒症状,可口服或静脉滴注稀释的氯化钾;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补充液体,止惊。出现呼吸及循环衰竭者作相应处理。如眼沾污蟾毒,可用紫草汁滴眼或冲洗。

癞蛤蟆的药用价值

1、蟾衣

蟾衣是蟾蜍自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对慢性肝病、多种癌症、慢性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此外,蟾蜍的头、舌、肝、胆均可入药;同时蟾蜍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是营养丰富的保健佳肴。

2、干蟾皮

干蟾皮是蟾蜍除去内脏的干体,性寒、味苦,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积、慢性气管炎、咽喉肿痛、痈肿疗毒等症。近年来用于多种癌肿或配合化疗、放疗治癌,不仅能提高疗效,还能减轻副作用,改善血象。

3、蟾蜍壳

蟾蜍壳是蛤蟆蜕下的角质衣膜,俗称“蟾衣”,《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蟾宝”,具有扶正固本,攻坚破淤,搞癌消肿之神效,在民间素有治疗肿瘤、乙肝、腹水等疑难杂症的“秘方”之美称。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