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紧急护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割腕怎么急救,割腕
2017-03-02阅读:9700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割腕怎么急救
二、自杀的人是什么心理
三、自杀的原因有哪些

割腕怎么急救

1、割腕怎么急救

1.1、迅速将无菌棉垫或消毒纱布多层压迫止血,或加压包扎伤口。

1.2、加压包扎后出血仍不止者,应在心脏近端按规定方法行止血 带止血,或在血管搏动明显处采用血管钳止血。

1.3、自杀者取头低足高位,以保证脑部和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一般人割腕都是出于冲动,不一定能够掌握正确的方法,所以如果发现及时就有的救,不要惊慌,先打了急救电话再往下看,首先要先确定患者是醒着还是昏迷,昏迷的话就做一些简单点的防护,就是压迫住破裂血管上方的动脉,然后马上送进医院。

割腕怎么急救

2、割腕失血过多的表现

人体一旦失血太多,血压就会下降,从而危及脑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因此,快速控制严重出血极为重要。

如病人因割腕明显失血,典型地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从动脉流出的血鲜红且呈喷射状,从静脉流出的血暗红而呈涌出状。此时病人应躺下,抬高双足,可使循环血至头部和上半身。如果条件许可,务必戴上适宜的手套,尽可能举高受损伤部位的肢体,借重力作用可延缓血流,从而减少失血。

3、什么样的割腕容易治疗

先讲解剖吧,正中神经位于腕关节掌侧中间的部位,较为表浅,缺少保护它的肌肉和软组织,因此脆弱且容易受伤。正中神经非常重要,切断了可以造成手部麻木和手部活动受限,造成残疾。正中神经伴行血管细,即使切断正中神经,出血也会很少。相反却会造成手部功能和感觉的丧失。即使手术缝合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因此无论如何都要尽量避免损伤腕关节掌侧中间部位的正中神经!就说这么多吧,再说下去就不好了。

4、割腕后如何止血

腕部割伤后,应尽量使用纱布或毛巾等直接压迫伤口止血。由于腕部动脉不是特别粗,压力不是特别大,压迫止血效果通常很好。如果没有绷带,用手直接压迫伤口出血的地方,也可以止血。许多患者会用绳子或毛巾等勒住上臂,希望勒住上臂的血管止血,这个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压力不足以压迫动脉,相反压迫静脉后,出血会更快。

自杀的人是什么心理

想通过自杀死亡的这种想法从来也不是道德的。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想过要自杀。我很惊奇的认识到这点,在23岁之前,我生命中的大多数日子都会想到自杀,至少从我有记忆开始是这样的。心情好的时候,我想“我不想死”,心情不好的日子,我想“也许今天是我结束生命的日子”。但是如果想起自然是不正常的行为,那又是什么促使人们这么做呢?

割腕怎么急救

痛苦,孤独以及无助会让人们绝望,而就是在那些绝望的时刻,一个人的思想会变得扭曲。就越容易觉得那种感觉不可能变好,自杀似乎是解脱的方法。

随着孤独和沮丧战胜了幸福的记忆,人们所做的一切都被这种消极的情绪感染了。然而事实是他们之前是快乐的而且也很有可能再次快乐。他们的心情应为一个想法变得乌云密布,变得沉重,也仅仅是一个这样的想法:此时的悲伤将永无尽头。

自杀的原因有哪些

1、精神分析学派分析自杀的原因

自杀的原因主要有:一是人们对已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有着深深的内疚感,甚至罪恶感,无法摆脱时,有可能选择自杀;二是人们对外在世界、事件或他人的攻击性转移到内部,从而造成自杀;三是人们内心的某种谋杀或伤害意图付诸实施。

割腕怎么急救

2、认知学派分析自杀的原因

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世界、对生活、对工作或学习的认知产生偏差,用完全灰暗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二是人们用狭隘的视野去看待生活,只看到了负面的方面;三是人们对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无能无力,没有其他解决方法,别无选择,只能走向生命的终结。

3、应用危机理论分析自杀的原因

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是发展性危机,这主要是在个人成长、求学或事业等发展过程中遇到危机心理揭秘:人为什么要自杀心理揭秘:人为什么要自杀。二是情境性危机,这主要和突发性事件或强烈的、灾难性事件联系在一起。三是存在性危机,这主要和人生目的、生活意义、工作意义等联系在一起。

上一篇:献血,献血晕倒 下一篇:煤气,煤气中毒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