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医学健康 >> 紧急护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外出血急救,急救
2018-03-28 09:00阅读:10302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外出血的急救方法
二、外出血时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三、居家急救有哪些误区

外出血的急救方法

1、外出血的急救方法之压

当看见伤口 流血,最常做的急救动作就是用手按住出血区,这就是压迫止血法。压迫止血法分两种:一种是伤口直接压迫,无论用干净纱布还是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出血区, 都能有效止血。另外一种是指压止血法。用手指压在出血动脉近心端的邻近骨头上,阻断血运来源,以达到止血目的。找压迫点时要用食指或无名指,不要用拇指, 因为拇指中央有粗大的动脉,容易造成误判断。当找到动脉压迫点后,再换拇指按压或几个指头同时按压。指压止血法虽然操作容易,但不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达到 止血目的。 外出血的急救方法 2、外出血的急救方法之包

无论什么样的出血,最终都要用包扎来解决。包扎所用的材料是纱布、绷带、弹性绷带或干净的棉布或用棉织品做成的衬垫。包扎的原 则是先盖后包,力度适中。先盖后包即先在伤口上盖上敷料(够大、够厚的棉织品衬垫),然后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这是因为常用的普通纱布容易粘伤口,给后续处理增加难度。

3、外出血的急救方法之塞

用于腋窝、肩、口鼻、宫腔或其他盲管伤和组织缺损处的填塞止血法,是用棉织品将出血的空腔或组织缺损处紧紧填塞,直至确实止住出血。填实后,伤口外侧 盖上敷料后再加压包扎,达到止血目的。此方法的危险在于用压力将棉织品填塞结实可能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同时又将外面的脏东西带入体内造成感染,尤其是厌氧 菌感染常引发破伤风或气性坏疽。所以,除非必需,尽量不采用此法。

4、外出血的急救方法之捆

止血带止血法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是有效的,如战伤、较大的肢体动脉出血等。通常止血带用于手术室,对控制肢体出血是有效的,但潜在的不良作用包括暂时的或持续的对神经和肌肉的损伤,也会因肢体缺血引起全身性并发症,包括酸中毒、高钾血症、心律失常、休克、肢体毁损,甚至死亡。并发症与止血带的压迫力量过大和持续时间过长密切相关,因此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非医务人员不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此法。

外出血时止血带的使用方法

1、止血带绕扎部位:扎止血带的标准位置在上肢为上臂上1/3,下肢为股中、下1/3交界处。目前有人主张把止血带扎在紧靠伤口近侧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上臂中、下1/3部扎止血带容易损伤桡神经,应视为禁区。外出血的急救方法

2、上止血带的松紧要合适:压力是使用止血带的关键问题之一。止血带的松紧,应该以出血停止、远端以不能摸到脉搏为度。过松时常只压住静脉,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反而加重出血。使用充气止血带,成人上肢需维持在40kPa(300mmHg),下肢以66.7kPa(500mmHg)为宜。

3、持续时间: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上止血带的时间,通常可允许1小时左右,最长不宜超过3小时。

4、止血带的解除:要在输液、输血和准备好有效的止血手段后,在密切观察下放松止血带。若止血带缠扎过久,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放松止血带。

5、止血带不可直接缠在皮肤上,上止血带的相应部位要有衬垫,如三角巾、毛巾、衣服等均可。

居家急救有哪些误区

1、止血带不宜长时间结扎。用布条、纱布作止血带包扎时,止血带不宜过细过窄,不宜直接扎在皮肤上,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应垫以布料(可用纱布、毛巾或衣袖等)。扎止血带松紧要适当,每隔30至60分钟应松开2至3分钟(并用指压法代替止血),避免止血带以下肢体缺血坏死。

2、小而深的伤口不宜马上包扎,特别是锈钉或木刺扎伤后或是玻璃损伤,伤口缺氧。若马上包扎,会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的生长和繁殖。应到医院清创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外出血的急救方法

3、昏迷病人高级神经活动受到严重抑制,应严密观察,细心护理。病人苏醒前不宜进水进食,否则会使食物或水误入气管,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所以,昏迷病人要绝对禁食,但可用棉签蘸清水湿润一下双唇。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