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运动养生 >> 瑜伽运动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练瑜伽减副乳,副乳形成原因
2017-09-06阅读:10078 学员编辑 收藏
一、初学者怎么练瑜伽减副乳
二、副乳形成原因有哪些
三、如何消除副乳

初学者怎么练瑜伽减副乳

1、V字手夹砖瑜伽

功效:这套简单的瑜伽动作能强化上手臂前侧的线条,使手臂曲线变得优美,还能消除副乳。

准备一块垫子,也可坐在床上,将脚弯曲,臀部坐在脚跟上,先把瑜伽砖置于大腿上,将手肘弯曲,形成一个大大的“V”字,用左右手肘夹住瑜伽砖的两侧。

呼气,将上臂向前推,手肘弯曲要大于90度。保持这个动作停留10-15次呼吸,再慢慢地放下,重复此动作3-5次。

2、简易骆驼式减副乳

练习方法:

双膝跪立在垫子上,双膝和双腿分开,与髋同宽。

将双手放在腰后,护住腰背,吸气时向前顶髋,尽量向后伸展腰背,腰骶部与地面垂直。脖子轻轻向后伸展,呼气再慢慢还原,重复5次。

然后吸气,收紧臀部,双手放在腰后,向前顶髋。伸展腰部,呼气,身体微向左扭转,左手放在左脚跟上。

效果:这个动作能够帮助扩张胸部,改善胸部血液、淋巴循环,还能够强健腹肌,调理内脏器官,消除副乳,美化形体。初学者怎么练瑜伽减副乳

3、鸽子式减副乳

练习方法:

挺直腰背坐在垫子上,双腿并拢伸直,双手放在两侧;

弯曲左腿,左脚跟置于会阴部,右腿脚背碰垫子,呈侧弓步;

右腿屈膝,让右小腿与大腿垂直,右脚尖指向天空,右手弯曲,用右手肘内侧揽住右脚,背部保持直立;

左手向后伸展,与右手在脑后相扣,右腿保持姿势不变,保持此姿势10秒后还原放松,换另一侧继续练习。

效果:这个动作能够帮助扩张胸部,有丰胸的作用,另外还能够有效消除两侧的副乳。

4、坐山式减副乳

练习方法:

首先莲花坐坐于垫子上,挺直腰背,双手呈莲花指样放在膝盖上;

两手十指在胸前交叉,举过头顶,翻转掌心,使之向上,然后尽量让双臂向后、向上伸展。呼气,低头,下巴尽量靠近锁骨;

吸气,头部回到原位,呼气,慢慢松开双手,自然放松,动作重复10次。

效果:这个动作能够让胸部得到完全的扩展,美化胸部曲线的同时能够帮助消除两侧的副乳,还能够帮助缓解肩部的疼痛和僵硬感,增强肩部的灵动性。

副乳形成原因有哪些

跟遗传和家族史有关。

正常情况下,胚胎发育至第9周时,除胸前区的一对乳腺始终能保留并继续发育外,其他部位的均退化、消失,但有些人她们多出来的那些乳腺却没有退化掉或者退化不完全,继续残留下来,那么,她们在出生后就形成了多余的乳房了,这就是我们说的副乳,当胎儿出生后,残留的副乳一开始可能隐匿起来了,所以我们肉眼看不到。

但是,随着身体的发育,到了青春期后,尤其是在妊娠期、哺乳期,人体内的激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之前残留下来的乳房便慢慢地长大形成了肿块,有的甚至还会分泌乳汁。初学者怎么练瑜伽减副乳

由于后天肥胖或穿衣不当所致的。

由于乳房是由脂肪和乳腺管组成,在外力压迫下可以移位。有些女性在选择内衣上,为了能挤出乳沟,常选一些偏小号的内衣,有的为了追求时髦经常使用无肩带、半罩式内衣,由于胸罩过小,钢圈、罩杯相对包覆性不足,长时间挤压,久而久之就把乳房周边的乳脂肪外挤了,乳腺就会朝没有包覆到的腋下发展,于是“副乳”便出来了。

如何消除副乳

哑铃运动

利用哑铃运动将身体立正站直,正握哑铃于腹部前方,与身体平行后拉起哑铃至下巴处,然后吸气,再放下至原处,吐气,做15至25次,称为一轮,每日勤做三到五轮,每轮之间则可以休息一至二分钟。

穿着适合自己的内衣

穿着适合自己的内衣,选对完整包覆的内衣,是预防副乳产生的首要步骤!已经有副乳的你,内衣的选择更应该注意;以侧边加高及加宽、且可以完整包覆整个胸部为原则,或是具有矫正效果的调整型内衣。初学者怎么练瑜伽减副乳

勤于胸部按摩

勤于胸部按摩,注重捏与推的技巧。将身体直立可以看见腋下到胸部之内凹及突出部分,在内凹部分,左胸用右手中指和大拇指适当的力量反覆捏,右胸则相反;关于突出部分,左手握拳以指关节的力量,将左胸突出的副乳由外向内推,右胸则相反即可!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