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
随时信息获取
咨询热线:
133-4395-1568
上期完美收官
面授现场 期待精彩下期
当前位置: 首页 >> 参考文库 >> 两性保健 >> 避孕知识 >> 列表
搜索 收藏

我的收藏

请先登陆
避孕措施,避孕的方法,避孕注意事项
2016-12-27阅读:10379 学员编辑 收藏
一、避孕措施有哪些
1. 避孕措施有口服避孕避孕药
2. 避孕措施有安全期避孕法
3. 避孕措施有男用避孕套
4. 避孕措施有结扎避孕
5. 避孕措施有子宫内避孕器
二、如何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三、女性避孕的常见误区

避孕措施有哪些

1、避孕措施有口服避孕避孕药

口服避孕避孕药是性激素类药物,对某些妇女肯定会有性欲方面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常常是双向性的,即一些妇女司以产生性欲减低,或者性功能障碍;而另一些 妇女服药后却表现为性感受增强,性能力增强。关键在于她们对避孕避孕药的认识与态度。对于绝大多数妇女来说,口服避孕避孕药对性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

避孕措施有哪些

2、避孕措施有安全期避孕法

安全期又分为排卵前安全期和排卵后安全期。从月经干净那天到排卵期开始的前一天的那段日期为排卵前安全期。从排卵期结束后的第一天到下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为排卵后安全期。排卵后安全期比排卵前安全期更安全。这是因为有些妇女有时受环境变化和情绪波动等影响使排卵提前,这样排卵前安全期就会缩短,而自己并不知道,这样排卵前安全期就不大安全了。

3、避孕措施有男用避孕套

对女性来说,这是舒适度仅次于口服避孕药和安全期避孕的避孕法,虽然你的男伴大声抱怨“麻烦”、“隔靴搔痒”,但一次性使用的安全套,避孕效果高达99.6%,而其“不适感”,仅仅是塑胶制品与阴道摩擦时有一点点“微辣感”。相信男性的生理感觉也一样,他们的不适,百分百都是心理作用。

避孕措施有哪些

4、避孕措施有结扎避孕

当然,在做结扎手术的时候是不舒服的,会有局部疼痛和红肿现象,但两三天后这种“手术后遗症”就消失了,这个时候,一种“一劳永逸”的轻松感会使双方享受到年轻时不可能有的“第二春”。

5、避孕措施有子宫内避孕器

一种相当不舒服的避孕方法,安放避孕器时的手术规模与人工流产相差无几,同样要使用宫颈扩张器,整个腰部又酸又胀,有坠痛感。安放之后的避孕效果因人而异,也取决于医生安放时的位置和手法。小部分女性会对置入的“金属环”产生排异反应,表现为经量多,经期长,来月经时腹痛加剧。

如何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

1、新婚夫妇或探亲夫妇:因性生活不规律,情绪激动,往往会“即兴排卵”或“提前排卵”,不宜服用短效避孕药或使用安全期避孕法。避孕方式以男用避孕套、紧急避孕药为佳。且由于新婚妇女阴道较紧,不宜上环和阴道隔膜。想在半年后怀孕的,不宜用长效避孕药(针),因为用了长效避孕药,其停药后半年方可怀孕,否则对胎儿不利。

2、哺乳期妇女:以男用避孕套,女用阴道隔膜加避孕药膏为佳;不宜用口服避孕药,因为避孕药可影响乳汁的分泌。

3、独生子女夫妇:以女性宫内节育器为佳,如需要再生,取出宫内节育器即可。子女幼小,男女双方不宜行结扎术,以防子女意外;虽然男女都能够再通,但毕竟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不再想生育了,则以结扎术为最佳。

避孕措施有哪些

4、更年期妇女:以避孕套、避孕膜、避孕栓为佳,不宜用口服或注射避孕药。因为更年期妇女,卵巢功能已逐渐衰退,这时往往表现为月经紊乱,而口服或注射避孕药物,可能会加重经期的紊乱。

女性避孕的常见误区

1、体外射精的方法避孕:有些人认为,同房时如果让男方在体外射精就可以不使女方怀孕。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女性避孕措施有哪些?因为,首先男方在进行体外射精之前,就已经有少量的精液随着其前列腺液流入了女方的阴道。其次,男方在进行体外射精时,若动作过慢,也会使部分精液射入女方的阴道。这都会导致女方怀孕。长期采用此种方法避孕,还易使夫妇双方因同房时过于紧张,而导致神经衰弱、性欲减退等病症的发生。

2、阴道冲洗法避孕:有人认为男女同房后,若女方进行阴道冲洗就可以避孕。此种方法其实很不安全。女性避孕措施有哪些?同房时,若男方发生射精,无数的精子就会很快游到女方的子宫腔内。此时,不管女方怎样进行阴道冲洗也无法将全部精子冲出体外。因此用阴道冲洗法避孕,女方照样可以怀孕。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来自网络编辑,涉及的药方仅供参考学习,请勿盲目试用,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如需了解专业中医常识、对症下药,请加客服,进入老师的视频直播间免费学习,免费咨询!
康源热线:400-609-6111(400免费电话)
客服咨询:15603951551(产品咨询)、13343951568(培训咨询)
微        信:kymyjqw(公众号)、13343951568(个人号)
线上课堂:下载“千聊”app,搜索“康源.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康源晶月&爆品中医实战特训营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2021975号豫公网安备 41110202000246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豫)-经营性-2022-0039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21313医疗器械经营备案编号:豫郑食药监械经营备20212188号